翻开刘海的简历,第一印象就是丰富的基层经验。 1973年从佛山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刘海成了佛山市第五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从教师到副校长到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一直在教育线上升迁。十年之后,他才开始踏入政界,出任佛山市同济小学筹建组副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之后他再用了十年时间,成为佛山市石湾区主要领导。 在担任团市委书记期间,刘海被团中央选派到美国学习培训,就是用46天骑自行车横跨美国,行程2500公里。刘海说,当年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公民教育和道德水平相当高”。后来他主政顺德期间,就大力倡导顺德好人评选工作。 对于这种改革精神,刘海曾溯源至顺德。早在1986年,30岁的刘海就曾跟随佛山市一个工作组到顺德驻点工作,刚好赶上顺德大力办社会企业时期,也正是“顺德模式”的起步期,这种改革的风气给刘海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影响着他后来的执政理念。“早在团市委工作的时候,就把顺德当作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刘海表示,到佛山市石湾区担任主要领导,无论是经济工作、农村工作还是产权改革,都一路跟着顺德学习、比较。即使是后来主政南海,他也一直这样做。 1998年,刘海出任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期间,他更是兼任佛山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直接指挥和推动佛山传媒的改革,全面整合佛山市内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资源。该模式后来被称为跨媒体整合的“佛山模式”。 入主南海 得益于刘海力推的“17变8”区划调整,南海出现了两个GDP超过百亿元的经济强镇。在经济发展上,南海实施了“东西部板块两翼齐飞”和“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社会事务则一举扭转了中国传统的“倒金字塔”行政结构,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服务民众。 六年之后,刘海出任南海区委书记,主政一方。 当时的南海,正面临着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发展难题:1073平方公里遍布17个镇街,过多过细的行政区划使得集聚效能弱化,并引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发展空间受限、招商恶性竞争等问题。经过调研,刘海最终抛出了“17变8”的并镇改革方案。 一个很少被人关注的细节是,该方案从佛山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到南海区委区政府拿出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并报上级批准,然后公布实施以及干部任命,用时仅一个多月。2005年1月10日,改革方案一经公布,各镇主要干部的调整也一步到位。 该次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镇街干部不降职,部分特大镇甚至还提高了行政级别,并通过下设办事处分流干部,避免了公务员队伍的大幅震荡。正因此,时至今日,民间少有听见对该次改革的抱怨。这种成功经验在刘海后来主持的顺德大部制改革也得到再次运用。 得益于此次区划调整,南海出现了两个GDP超过百亿元的经济强镇。在经济发展上,南海实施了“东西部板块两翼齐飞”和“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社会事务则一举扭转了中国传统的“倒金字塔”行政结构,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将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服务民众,以此为起点,揭开了南海发展的新一页。 主政顺德 刘海着力构建大保障、大交通和大建设,为顺德转型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推广的基本门诊合作医疗和建立全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这些改革举措后来都在佛山市五区进行推广,足以说明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政策的前瞻性。 [此帖子已被 刘树民 在 2010-8-11 4:10:3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