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97|回复: 17

虎媽媽(转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主题

8466

帖子

3万

积分

旅长

燕子

积分
3458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21 09: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虎媽媽
高壓管教女兒 一位美籍華裔母親最新出版了一本母親的自白《虎媽的戰歌》,經《華爾街日報》以「為甚麼中國母親更勝一籌」品題,再加上今年1月號的《時代》周刊以封面專題報道之後,便掀起了一陣討論如何教導子女的熱潮,美國媒體爭相採訪書中的虎媽蔡美兒(Amy Chua),焦點集中在她的「中國母親」身份和「高壓管教女兒」的方法。文章一經《華爾街日報》刊登之後,網上已收到超過卅萬個回應,有認同也有惡評,這場討論之風卻並未波及鄰近的加拿大和其中的中國人圈子,為甚麼我們對此新聞不關心呢?只因為在我們當中可能已有太多虎媽媽,採用跟蔡美兒差不多一模一樣的方法教育子女,那又何需討論呢? 蔡美兒,這位耶魯大學法律學教授究竟幹了些甚麼?她跟很多母親一樣,有一個願景,就是為自己的女兒做到最好。她對兩名女兒有兩個重大的期望,除了體育和戲劇外,科科要考到A +,不能低於A。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練得一手技驚四座的鋼琴或小提琴,只可以是鋼琴或小提琴。功課成績稍有失準,或者練不好鋼琴或小提琴,就要啟動苦練程式,連續練習幾小時,不准休息,不准上廁所,直至滿意為止。蔡美兒認為要培育出色的女兒,童年時候的訓練絕不容鬆懈。 父母望子成龍 為使女兒達到這兩個期望,蔡美兒不允許女兒有遊戲日,謝絕參加學校的戲劇活動,也不容許為此而埋怨,切忌到朋友家留宿,電視和電腦遊戲時間欠奉。蔡美兒堅定相信,只有嚴謹執行訂定的規條,操練得足夠,孩子的潛能才會盡情發揮出來,孩子根本沒有能力明白和了解,甚至不相信自己擁有這莫大的能力,惟有勞煩母親在旁嚴厲鞭策,女兒才會有成為頂級尖子的一天。她相信中國傳統那套嚴格和高壓教導方法是有效的。她認為給孩子有「放棄」的機會或念頭,是最差勁的教育方法,惟要永不言棄,才會成功在望。 《虎媽的戰歌》是一個具名望、有地位、知識和金錢的第二代移民母親的獨白,虎媽的威風和成功只是個別的例子,倘若以她為例而立論「中國母親更勝一籌」的話,未免太過簡化華人母親的現況和她們對下一代子女的影響。認同以高壓方法教育子女的不單只是華人父母,但肯定的是大部份中國父母都「望子成龍」,也許因為這個理由,中國的虎媽較為顯眼。期盼終歸是期盼,事實上,虎媽不一定無犬女,犬女也可以很出色。 管制女兒不在朋友家中留宿,不准參加parties(各式派對),成績單上要有A或以上的表現,學琴、學舞、學中文、學繪畫等規條,在加國華人移民家庭中一點也不會陌生,雖然管制未必達到虎媽的程度,但導向是雷同的。高壓鞭策手法,無疑是有機會培育出卓越非凡的子女,但事實是有很多的失敗個案,都是因為父母對子女有過高期望所致。高壓是一種方法,受壓是一種能力,倘若施壓與受壓之間不協調,後果會非常嚴重。 不少青少年因為未能應付父母的期望,變得缺乏自信、沒有人生目標、對事物缺乏興趣,嚴重者更威脅到精神健康,甚至有輕生的企圖,有數據顯示15-24 歲的美籍華裔女性的自殺率,比任何族裔同年紀的女性為高。 不懂面對失敗 華人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業成績有目共睹,被冠稱為“Model Minority”,但華人學子卻常被視為不發言、不主動、不合群、不開心的學生。當其他同學正為拿取到80分成績而雀躍的時候,拿得同樣成績的中國學生卻憂心忡忡地對著成績單發悶,他們認為80分只能稱得上僅僅合格而已(Asian Pass Mark)。為求保住A或以上的成績,惡補和苦練是少不了的——趕功課至天光,硬啃和強記考試題目,出盡百寶鑽入大學門檻……誰知不到一年半載便現形,以前的高分成績守不住了,更難堪是被迫停學收場,皆因只懂得死讀書來應付考試,在大學教育是行不通的。 曾目睹很多年青人,只知道拼命學習爭取成功,卻不懂得面對失敗,一旦遇上挫折就質疑自己的能力,繼而逃避,不斷消磨自信心,對前途沒有方向,沒膽進入職場,於是轉頭又躲回校園去,三年又三年便輕輕溜走了。更有不少畢業生索性賦閒在家,打打機、玩玩「面書」,無無聊聊獃上兩、三年。然而,青春是無價的,眼見他們白白浪費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誰會不惋惜呢? 世上媽媽難做 一百位母親有一百個教育子女的故事,沒有一個故事敢誇口是更勝一籌。世上的媽媽很難做,高壓管教怕孩子受不了,放鬆教導又怕孩子變得放縱,意氣風發的虎媽媽是有的,但目睹更多的卻是沮喪的母親。不少移民母親努力盡己所能,將全副精神全放在教育子女上,致令自己沒有時間結交朋友、參與社會活動;結果,母親的世界變得愈來愈小,跟孩子的世界距離愈來愈遠。一剎那間,孩子從「小可愛」變成了「大魔頭」,時而親密時而疏離,母親無所適從,十分無助,看見兒女終日獃在電腦前,既不對話,又不上學,亦不工作,莫說是「望子成龍」,但求子女「成人」已經於願足矣。不少父母因而生出了罪疚感,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甚至是做錯了。 蔡美兒自言《虎媽的戰歌》一書不是教育子女指南,只是活在當下的母親獨白。蔡美兒的教女理念源自中國人的苦拼精神,她爸爸是上一代的移民,經常在困難中求存,並認為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所以對女兒嚴加督促,一定要她學有所成;但時至今日,知識的地位大不如前,尤其在充滿競爭力的大城市生活,知識只是個人條件的其中一個選擇而已,甚至科科考取 A+亦已經不再是生活的保障,前途也不擔保有出路。 發掘子女潛能 不是知識不重要,只是知識應從多方面吸取。上一代吸取知識,大多是從生活經驗中得來的,雖然沒有證書證明資歷,但實際上比大學畢業文憑更受用。相比現在,書本和學院的教育依然重要,問題出在過於倚賴和太集中操練書本的知識,而忽略了經驗學習的重要性。今日青少年有知識、有學歷,但嚴重缺乏生活智慧,社交能力非常薄弱;他們有才能、有潛質、有獎牌、有掌聲,但欠缺欣賞能力,創意能力和辨別能力。十分同意人的潛能需要經過鍛鍊,甚至有刻苦的鍛鍊才會成才;不過,潛能能否發揮得淋漓盡致,則還要視乎個人的喜好(passion),所以,父母如何幫助發掘子女的潛能至為重要。 聖經有一個比喻說,一個主人要出外,於是把家業暫時分給僕人打理,僕人分別得了一千、二千和五千,信息的重點不在分了多少和賺了多少,而在於有沒有好好使用所有的。知易行難的事情很多,教育子女是其中之一,單憑母親一己的力量甚為艱辛。一句古老的非洲諺語說得好:「培育孩童成長,需要整村人的努力」。暫且勿論是否認同《虎媽的戰歌》的論點,期望培育出色的下一代,肯定是很多人的願景。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主题

8466

帖子

3万

积分

旅长

燕子

积分
3458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種甚麼收甚麼
子女出人頭地,是普遍父母的願望。怎樣才算出人頭地?父母們卻又是各有不同見解。 戰前一代出生的人受教育機會不多,總希望子女多讀點書,可以找一份好工作,收入穩定,過上舒適日子。對物質缺乏的一代來說,物質是生活的保證、人生的保險,下一代夠衣夠食,已算出人頭地。 戰後出生的一代能夠享受較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有更多受教育機會,生活較安定,對自己下一代的期望就提高了,很多中上階層社會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不會只停留在將來能夠賺足夠金錢維生。香港首名獲奧運\金牌的運\動員為銀行廣告作代言人,聲稱要400萬港元才能養大一個孩子,成為大中華地區人民養兒育女的經濟指標。北美洲「虎媽」寫書,除了宣揚自己對待女兒的方法外,也不斷描述怎樣花錢、花時間,栽培女兒。在物質充裕的社會,每一件東西都有一個價錢標籤,養育子女也變成一件商品,可以與一個金額等值。 子女在父母悉心栽培下多才多藝,美好前途就在掌中,但不少父母恨鐵不成鋼,認為子女在自己花錢、花時間盡心栽培下,並不領情,達不到自己期望中的表現,於是向孩子說:人家的孩子可以這樣那樣,為何你不能?我家孩子和人家的不同,原因不在做媽媽的手段夠不夠「虎」。人人天賦不同,這是顯淺\的道理,也可能是別的家長有更多金錢,或比你肯花錢,在消費主義社會,多元智能絕對可以和金錢劃上等號。 我們期望子女贏比賽、奪學科優異獎,為的是甚麼?這些對他們的前途真有大作用,還是兒女這些表現可以成為工具,讓我們得以在人前炫耀自己是盡責的父母?父母們會否將這些私願美化,將對待子女的虎勁合理化?可是,無論子女年紀多麼小,他們仍是有自尊、有感覺、有靈魂的獨立個體,國際兒童人權公約及基督教信仰為他們的權利背書。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8、19節)對孩子真正的愛,是不會讓孩子懼怕的。在聖經的教訓中,說及上帝刻意刑罰罪惡的,比重極少,更多是訓誨人怎樣以愛行善,及小心由惡行自招的後果。 聖經加拉太書6章7節說:「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大家不要誤會這經文的教訓,其重點不是說父母以金錢栽培子女,子女將來就可以賺到大把大把的金錢,跟著的8節說:「順著自己的肉體撒種的,必定從肉體收取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定從聖靈收取永生。」(新譯本)若父母在栽培子女時,志在大灑金錢,用金錢為子女買前途,收的是只看重金錢的子女。 在基督教信仰中,人接受了耶穌的救恩,就有聖靈住在信徒的心裡,基督徒父母就可以「順著聖靈撒種」。甚麼是「順著聖靈撒種」?這段聖經經文是最好的補充:「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5章22、23節)父母以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來栽培孩子,孩子將來就有豐盛的生命,也是永恆的生命。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哥林多前書9章25節)父母要求子女勝過別人,奪取榮譽,但這些榮譽都有時間、地域的限制,終有損壞的一刻。真正的成功不是戰勝他人,而是犧牲自己來服侍他人,在上帝教誨下盡力生活的人,這樣的人生才能夠得到有永恆光輝的冠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主题

8466

帖子

3万

积分

旅长

燕子

积分
3458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1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女在虎威下就能成功? 何謂成功人生盡力已無愧 很多父母在自己經濟能力許可之下,花錢花力,殫精竭慮,為子女打造邁向黃金璀璨將來的道途,渴望他們高速奔向成功;可是,甚麼是成功的人生? 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是世人眼中的天才。絕大部份人都是既正常又平常的「普通人」,縱使在「天才」眼中,普通人被視為「平庸」,但學業成績不名列前茅,不等於是「次貨」。子女盡力學習,拿B級成績,父母子女都不應該覺得羞恥,只要子女努力學習,完成學業,無論成績如何,也是成功的學生。 很多人覺得在西方教育系統中,教師太輕易稱讚學生,使學生太易滿足,驅動不了學生盡展潛能,家長要有虎威,子女才會加倍用功。這種看法有沒有問題? 我們不難在中、港、臺的新聞中,讀到有學生為憂慮成績而自殺,但這樣的新聞在北美洲罕有所聞。北美學生的學習壓力比大中華地區學生低得多,原因不是北美學校對學生學業表現的要求太低,而是老師不會勉強拿不到A的學生去拿A,也不會蔑視嘲諷學業成績不如人的學生,令他們覺得成績不好就是失敗者,使他們不起頭做人。擁有教育專業訓練的老師有另一套價值觀,就是以他們的專業能力看學生有沒有盡力,而不是看學生在測驗、功課上的分數,以此衡量學生是否成功。 認識人生對生命忠誠\負責 人生真正成功的滋味,不是從擊敗他人、獨佔鰲頭而來。青少年要認識真正的成功,不是源於一大堆令自己飄飄然的所謂成就,而是源於人生意義尋索的學習,以致於敢面對人生。我為甚麼活著?我幹這件事,真能令我的人生更豐盛嗎?甚麼是豐盛的人生?人在這些方面有認真的自省,方可談得上成功。 追求爬到別人頭頂之上、追求完美,可以賺得榮耀,但不一定得到快樂。孩子快快樂樂學習,不追求100分,不是軟弱的表現,若拿95分就可以修讀心儀的大學課程,為何不每天省下兩、三小時,學習世上不同的事物、關心社會、幫助別人?多少孩子過了十級鋼琴考試那一關,指頭一生不再碰琴鍵?有完美的考試資歷卻不享受彈鋼琴、沒真正懂得音樂,實屬煮鶴焚琴,是對貝多芬、莫札特的極度不尊敬。 教誨下一代勤力苦學、積極勞動,是必須的,但鞭策孩子以這樣的態度生活,不是為了要將他們鑄煉成勝利者、賺取榮譽、奪得跨入上層社會的鑰匙。家長要督促下一代走出溫室,最重要是讓他們學習對生活負責、對人生忠誠\。 父母要以虎威來懾服孩子,有時候需作這樣的反省:為何身教不足令子女學得像我們一樣,擁有我們的生活態度、人生價值?是不是父母已經失去了幼時的人生習慣、價值觀念,現在活著的與口裡說出「我小時如何如何」,是完全不同,以致要以虎威來助陣? 公立教育人人有成功機會 父母希望子女成龍成鳳,但家長心目中的人中之傑,是否包含了扭曲的價值觀念,只以社會地位、職業、財富來定人的高低,一味驅策子女往這些東西鑽? 「虎媽」是資本主義社會新貴族,以自己的知識、金錢,讓下一代比別人佔先,若這樣的態度得到公眾認可,將為社會帶來嚴重危機。多少家長有能力親自指導子女學習?多少家長有能力延聘名師教導子女課外的技藝?沒有這些能力的家長應受指責為沒盡心盡力教養孩子嗎? 現代公立教育是為全民設立,目的就是要讓不同家庭環境出身的學童,在公平及公義的情況下,人人有機會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公民。公立教育不是只為服侍「貴族」的「天才」後代而設,以精英心態來指責公立教育,是錯誤的行為。真正作育英才的教育制度,能讓有潛質,但卻沒有家庭龐大投資的孩子,仍可倚靠學校盡展潛能,取得成就。加拿大的公校制度在這方面有不俗表現,展現出成熟和諧的社會,值得我們驕傲。 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他的偉大全在於他打破教育的「貴族化」、「精英化」,讓平民都有機會接受教育,這就是「有教無類」的真意,這才是貨真價實的中華文化。崇尚優勝劣敗、汰弱留強的人,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信徒,這些思想來自英國哲學家斯賓塞。在西方社會中流行的「華裔母親」、「亞裔母親」,沒有多少中華文化氣息,有的只是後殖民時代掙扎者的形象,努力向世人證明我們不是東亞病夫。 學業成績不等同知識,更不等同學養,更絕不等同智慧。眼耳不聞天下事,不體念社會,能在君王、總統面前演奏,戴了多次博士四方帽,人生還算是成功?人生成功需苦幹,但苦幹只是方法,我們將成功的目標定在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15 20:31
  • 签到天数: 12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53

    主题

    2万

    帖子

    8036万

    积分

    版主

    贵在于醉,醉于知足.知足常乐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0366640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活跃会员论坛元老热心会员最佳新人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原创达人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1-3-21 10: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籍華裔母親最新出版的《虎媽的戰歌》,确是引起好大回响,有赞有弹,....... 各家有本难念的经,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怎都好,在你严格管教孩子以后,一定要真诚地拥抱他们,让他们知道其实你有多爱他们---实行親子教育
    贵在于醉,醉于知足.知足常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9

    主题

    1万

    帖子

    92万

    积分

    版主

    天下之友无数,以投缘为佳,天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2406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21 11: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儿行千里母担忧.做为父母都希望儿女成龙,但我认为不能以太強制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教育孩子首先要让孩子们有个健康的心态,然后再引导孩子端正读书的思想,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而不是以"虎妈"的方式去強制孩子. 以下是一位朋友的空间日记,转上参考. 在中国,我们主张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美国,类似的标准也同样存在。实际上,能够做到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美儿童,可谓是上帝的宠儿,更是名校中的幸运儿。不过,能挤进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举目四顾,还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居多。上不了名牌大学的孩子,难道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在美国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国人就是那些美国父母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美国父母对我心灵触动的最大之处是,他们教育孩子一般会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对孩子采取量体裁衣的方法。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于心 .让事实去雄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主题

    1万

    帖子

    30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5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21 11: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往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方法也许不适用于这个年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主题

    3667

    帖子

    23万

    积分

    师长

    静心——宁静虚心。

    积分
    23527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21 19: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秀燕为大家提供这篇很有意义的作品。子女教育在每一个家庭里都那么重要。也是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特别现代社会,在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等的诱惑,和爱家长打麻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孩子更家难管教。严管是好,但过于威严,使孩子的心灵有受伤害那是不可的。孩子的天真、快乐的童年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将来的功名利而严管、强加要求孩子,那是歪曲了孩子的天性。我认为家庭教育还是以真、善、美为主,家长以身作则,细心耐性的教养好孩子。让孩子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8

    主题

    7372

    帖子

    8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8775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22 03: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蔡美儿的<虎媽的战歌>引起了如何教育子女的热烈讨论。 不管虎媽的觀点、方法对或错,教育子女的问题能引起如此热烈争辯,实在是好事。 究竟中国虎妈高压管教抑或放任自主....天下所有負責任的父母真值得深思。 秀燕,你很重視教育子女,也很成功。你上传的文章很好,分享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251

    帖子

    2879

    积分

    连长

    lilylee

    积分
    287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22 05: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秀燕的转帖,很有感慨,压力之下孩子没了童真成了〝小大人〞的例子多的是,很不认同〝虎妈〞的教育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2

    主题

    7万

    帖子

    677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740242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1-3-22 07: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雨叶冰竹于2011-03-21 11:00发表的 : 儿行千里母担忧.做为父母都希望儿女成龙,但我认为不能以太強制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教育孩子首先要让孩子们有个健康的心态,然后再引导孩子端正读书的思想,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而不是以"虎妈"的方式去強制孩子. 以下是一位朋友的空间日记,转上参考. 在中国,我们主张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美国,类似的标准也同样存在。实际上,能够做到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美儿童,可谓是上帝的宠儿,更是名校中的幸运儿。不过,能挤进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举目四顾,还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居多。上不了名牌大学的孩子,难道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在美国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国人就是那些美国父母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美国父母对我心灵触动的最大之处是,他们教育孩子一般会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对孩子采取量体裁衣的方法。 .......
    雨叶见解正是、我的中国朋友中有的还是使用太強制方法、个别的十多岁开始反叛强烈了- 其实孩子们的聪明程度有异、性格爱好也不同,太強制他们造成心理压力-对他们的将来有负面影响,如果人人成器成才,世间那有‘聪明’人呢。再说一个孩子就容易点,多个孩子就好容易被强制回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5-3 12:32 , Processed in 0.3598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