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忍不住,又想到去拍荷。约了朋友贾。
起来得不算早,清晨五时。
天已微明。
贾来电问,打出租车过来可好?
我说,行。
把滚烫的麦片倒进肠子里,嘴也没抹,下楼。
贾已在车站里静候。
我们乘出租车,五时五十五分,到达园林宾馆。
园林宾馆的荷池不大,已经有一位发烧友在拍照。见到我们两个,友好地打招呼,主动告诉我她叫伊,并介绍在何方位拍何物,如何拍。
我不停点头以示在聆听。
架好三角架时,伊告诉我,这个位置不恰当;现在没有阳光,拍荷不好看;并指给我看一枝残荷,说很有拍摄价值。
贾跟我一样,用傻瓜机,基本没拍摄兴趣,只是陪我。
一架起相机,就忘记一切。渐入佳境。我一般只在一个地方,席地而坐,有时候老半天也没拍一张照片。极少四处走动,除非是角度的需要。
去年三月分开始练习拍摄,有些坏毛病及习惯却已养成:不读摄影书,不学摄影技术,不懂摄影性能,不合群,不到热闹场所,不爱动。易入静,拍摄仿如冥想,十分享受其拍摄过程的艰辛劳累。我没认为自己在摄影,只是相信自己在殷勤放牧着上帝的群羊。
刚开始照相,见了什么都要拍,兴致勃勃,以为自己真的行。到了现在,明白自己什么也不行,了解了手中相机的性能与特点,拍摄的热情几乎没有。除非是到了特定的环境,有特定的心意。
此时,我忘记了朋友,把贾冷在一边。幸好伊热情地带她四处浏览,并作出摄影的种种训示。心里感激有伊。
这时候发烧友渐渐多起来,池塘变得热闹,交谈声此起彼落,象是下课铃响了,学生开始嬉戏。
人的声浪盖过了蝉鸣。
我希望来一场大雨。
贾还在四周转动,但没动相机。我明白她的心情,同情地说,要不,你回家吧。
贾如获恩赐,我亦如此。开始放心静坐发呆。
太阳渐渐越过建筑物,照在盛开的荷花上,它们粉嫩的骨朵在鲜绿的叶子衬托下,几近透明,我们在禅堂看到的莲花灯,就是如此。智慧与仁慈之光,长明不息,赛过了朝霞晚霞。我又找回了宁静的感觉,慈光普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这时候,一声闷响,天空沉下来,黑暗一片,鸡飞狗鸣。发烧友走了大半。
好雨知时节,来得如此畅快。我打开雨伞时,身体已经被淋湿。
四周开始清静,只有雨声,象开了锅的沸水。
我在雨中站了二个小时,共拍了900张相,其中大部份是连拍,为把雨的每个细节记录下来。
一株我喜欢的荷,从盛开到被雨打残的过程,记录在我的镜头下。
回家后,挑选相片成了大难,我几乎喜欢每一张照片,但又不能把它们全都收藏。毕竟空间有限。
此刻,先让朋友看看盛开的荷花。
以后,还要拍荷。它是我心中温暖而安宁的佛光。今天我拍不好它,这不容否认,不关相机事,是我的心,还没有与它高贵的灵魂合一。将来,我会努力地,渐渐地向它行近,把它的灵魂,与我的灵魂相合,向心爱的你,呈献!
请跟着我幼稚而虔诚的步子,一同迈向圣堂。
我们一定可以!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