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25|回复: 13

秋季进补:芡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9

主题

318

帖子

2499

积分

连长

积分
249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10-14 1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天天气转凉,又到进补的季节。秋天该如何进补呢?夏天气温高,胃口不好,脾胃功能减弱,秋凉后马上吃大量难以消化的补品,加重脾胃的负担,营养物质不但不能被人体吸收,甚至还会补出乱子来。秋天进补的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什么食物有这样的特性呢?那就是芡实。  秋天吃芡实,补脾止泻   民间许多老人都知道,当腹泻拉肚子久了,可以用芡实煮粥辅助治疗。芡实是广受人们喜爱的补品,也是治病的良药。芡实营养成分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尼古酸、抗坏血酸等。中医认为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膝痹痛等。民间称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尤其是夏秋之际进补的首选。   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   中医解读:“补而不峻”、“防燥不腻”属于食补上品   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主要的功用是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由于味甘,方能补脾;由于味涩,才能固肾。在古药书里,芡实被称作是"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粮菜佳品。芡实药性平和,不温不燥,四季均可食用。   芡实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夏天炎热季节脾胃功能衰退,进入秋凉后功能尚差,及时给予本品,不但能健脾益胃,又能补充营养素,若平时消化不好,或热天出汗多又易腹泻者,经常用芡实煮粥,或煮红糖水吃,有很好效果。若用芡实与瘦肉同炖,对解除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腰腿痛等虚弱症状,有很大的好处。   《本草纲目》记载"芡实能治遗精、带下".如用芡实60克、北芡巧15克,共煮烂吃,有补肾作用,治遗精、白带和多尿等。常吃芡实还可治老年人的尿频之症。经服芡实调整脾胃之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以消化的补药,人就能适应,对身体就无碍。再加上它有着很好的内敛、健脾的药用,在秋季进补时,来一碗香香甜甜的芡实粥再好不过了。不过,吃芡实时宜慢火炖煮、细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为宜。   芡实食谱推荐:   秋季用芡实,无滥补之害,却有平补之功。芡实的最佳食用方法是煮粥、熬汤,也可以制成糊状冲服。   芡实食疗方一、芡实粥:炒芡实50克,梗米100克,煮粥食用,具补脾止泻,固肾涩精,聪耳明目之效。   芡实食疗方二、芡实山药糊:芡实500克,山药500克,莲子肉250克,分别炒黄,共研末,加藕粉250克,拌匀成散剂,每次不拘量,加白糖适量,调匀成糊状食用,每日1~3次,可治脾虚泄泻,久泻者尤宜。   芡实食疗方三、芡实核桃糊:芡实粉30克,核桃肉(打碎)15克,红枣(去核)7枚,先将芡实粉加凉水打糊,加入滚开水搅拌,再加核桃肉与红枣肉,煮烂成糊状,加白糖拌入,不拘时服用,连食数周,可治肾气不固、遗精、早泄及腰腿酸软等症。(注意:若尿道疼痛,小便时有淋漓不尽感者,为湿热下注膀胱,勿服。)   芡实食疗方四、芡实扁豆粥:炒芡实30克,炒扁豆20克,红枣10枚,糯米100克,共加水煮成粥,对脾胃虚弱而见便溏或腹泻者有良效。   芡实食疗方五、芡实米酒汤:炒芡实30克,米酒30克,加水煎汤,睡前服,每晚1次,连服3~7天,可治小便失禁或尿多等症。 芡实治疗疾病小偏方   贫血:芡实60克、红枣l0克、花生30克,煮熟后加入适量红糖食用,每日1次。   美容润肤: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仁米50克、桂圆肉10克、蜂蜜适量,小火煎煮约1小时,熟后食用,每日1次。   慢性泄泻: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当点心吃。   遗精:芡实、金樱子各等份,水泛为丸,每次服9克,每天二次。   小儿消化不良:芡实500克,山药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先把芡实、山药一同晒干后,碾为细粉,与糯米粉及白糖一并拌和均匀,用时取混合粉适量,加水烧熟后食用。   遗尿:生芡实50克,金樱肉20克,糯米100克,加水慢火熬粥食用。   怎么辨别芡实的好坏?   暗紫色(暗红)的是“成熟透”芡实米的皮的颜色,去了皮,是粉白色的,要慢火煲久点;   黄色的是“嫩”芡实米的颜色,容易煮熟;   颜色不能分辩芡实的新鲜与否;   没霉味,没酸酸臭,没硫磺味的芡实最好。   芡实商品均以颗粒完整,饱满均匀,断面色白粉性足、无碎屑、泥杂,身干不蛀者为佳。各种商品中,以南芡实(圆芡)为佳。商品中除去内种皮的白皮商品优于未去内种皮之红皮者。   禁忌与误区   芡实虽营养成分丰富,但也不是所有人群均适宜时用芡实。芡实性涩,有较强的收涩作用,能使便秘患者排便更加困难,尿赤患者小便淋漓不尽,妇女产后恶露排出不畅,故而便秘、尿赤患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用。此外,芡实虽有营养,但婴幼儿不宜食用,可能会导致小儿性早熟。在食用芡实时,尚需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食用。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 仅供参考,祝你生活愉快!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569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571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4-10-14 10: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值得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4044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836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4-10-14 1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28 14:0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

    主题

    1947

    帖子

    99万

    积分

    军长

    积分
    99444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10-14 12: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主题

    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7283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4-10-14 13: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健康知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主题

    4202

    帖子

    17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177640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发表于 2014-10-14 21: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271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084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10-14 2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4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8]以坛为家I

    32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5196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4-10-14 2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识药唔识方、唔怕聂老开个药材行? 识方唔识药,唔怕你在药材行出世! 3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74

    帖子

    151

    积分

    工兵

    积分
    15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10-14 23: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主题

    507

    帖子

    6771

    积分

    营长

    积分
    677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10-15 01: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樓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6-13 23:00 , Processed in 0.56346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