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25|回复: 5

隔花人远天涯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发表于 2010-1-10 16: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隔花人远天涯近[一]

千江 发表于2008年10月31日

  

我喜欢无人认识,自己一个人拿着张地图,在陌生的地方游走的感觉。也

是因为很少自己出门的缘故,但是始终没有停止心灵的向往。
  每当看到优美的风景画面时,人们总会感叹要是能够住在这里该有多好。事实上那应该是源于不同的世界在我们心中所展示出的不同魅力,好象我们也总认为路遇的姑娘更美丽。也或者是因为路上风景的美丽,心情的美丽,人的面孔也就显得特别漂亮。
  凭借自己的想象,我们可以沉迷在自己的梦境里。看书上网聊天,无不为此。也正是因为对自由的渴求,所以喜欢在人烟稠密的闹市,或者无人认识的异乡,漫无目标四处游荡,身边有的只是闪闪灯火或暗暗影子。更多的是自在,面无表情都可以。
  许多时候真感觉看景不如听景。去游历更重要的是心境,不在于眼睛所看到的景致。
  
[一]
  那时的天空,一碧如洗。
  在古老的街巷里走,两边是狭窄的黑瓦灰墙,班驳脱漆的木门,陈旧褪去红色的门联。色彩单调暗淡,却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内蕴。伴随着一两声鸟鸣,透过古树的浓荫,窥见过去生活的某些片段。
  天气很好,山尖有轻雾萦绕,轮廓还是清晰可见。山风强劲,山路左盘右旋。
  在人之外,自然本来就是更广阔也更强大的存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以面对着自然,人们不能不敬畏。禅宗说,初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终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得个休歇处,坐忘于山水之前。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要再建筑;谁此时孤独,就会永远孤独。
  山麓时或可见疏疏落落的茅草顶竹篱门的山居,偶尔鸡鸣犬吠,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山脚下笼罩着苍茫暮色,一缕缕白色的炊烟缭绕在茅草顶上,确如传说的世外桃源。但我明白如果长时间的在这里居住,肯定是百无聊赖的窒息。


[二]
  记忆中的民歌,总带着阳光的明朗和流水的清越。那些草野里无处不在的歌手,或者刚刚放下手中的镰刀,也或者刚刚点燃袅袅的炊烟。歌声的纯挚一如晨曦初现时,掠过森林的飞鸟。
  那是一片黄土的荒漠。头顶悬挂的是一轮炎炎红日,大地龟裂得面目全非,脚下踩着的是绵软的沙土。站在高处,向下看,映入眼帘的是偶尔的雨水冲刷出的条条沟壑,把一个个丘陵分割得如同密布裂纹的陶罐。那种成年累月的干涸近乎绝望。
  但又据说,只要有水,万物依然会充满生机。就象在一场难得的雨后,高原也会呈现出葱茏的绿意。立足高岗,在风和热的搏斗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位老者的声音,嘶哑而又高亢,那就是以前只在电视上听过的信天游了。离开了华美的舞台,那不知名的歌者,不清楚歌词的民谣,只有一折高亢昂然的尾声直播散入云霄。当时心情悚然。
  那时的苍茫感只有身边在夕阳斜照中,在热风的袭击中猎猎抖动着的芦苇明白。


[三]
  清晨,乘一叶小舟荡漾在清凉的微风中,荡漾在碧波上。朦胧间,江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雾,也给四周连绵的群山披上一层轻纱。一会儿,太阳的脸庞渐渐从云雾后显现出来冲散了江的迷惘。碧绿的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绿,净,清,如诗如酒。
  站在高处俯视:绵延的群山,林木葱茏,环绕着如画的江水。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射出点点金光,洒在水面上。那金光还随着水面的微波荡漾,闪烁,跳跃。光线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织在一起,不知名的鸟儿在空气中叽叽喳喳的欢叫,平添无限生机。怪石嶙峋,各有特征,也都有很形象的名字。
  桂林最出名的是溶洞。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笋,落水洞,坡立谷和天生桥。据说它们是由碳酸氢钙分解后又沉积出来的碳酸钙形成的。形态确实是奇异,身临其境的时候却难说喜欢,因为那灯光。站在那灯光里,太有唐僧的感觉:似乎石笋后,黑暗里,随时可以跳出来一群妖精似的。终于明白为什么好多溶洞都固定时段,游览者一起进去看的原因:一是减少溶洞损失,二估计就是为了人少会害怕吧。反正我觉得如果叫我自己进去,我是绝对不干的。
  尤其有一个溶洞,记得导游介绍说这里是很有名气的景点,对洞里钟乳石进行一番描述。顺着手电光的示意,她作了一番比喻,大多数都是动物:狗、鸡、孔雀、乌龟,龙,总之都得给加个名字。故事都是人编造的,想象就是三分象七分想,说像什么就像什么,听后一笑而过。但是因为人多,都在排队等船泛舟地下河,于是导致一众闪光灯喀嚓喀嚓的响,比景点的灯光都闪得亮,太有气势了!
  我隔岸观火似的排着等上船,居然还有闲心在计算:平均一人拍两张,一天下来,估计这个景点至少要被游客拍照几万次。可惜没有版权,不然这溶洞早脱贫致富了。
  惭愧的是,这么著名的景点,我居然忘记了它的名字。记忆里只有地下河码头上长长的等船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四]
  山上路边满布着树林,样子也还平常,尤其在我这样一个外行眼里,看不出和其他树种有什么区别。只似乎从那树皮里微微透出点儿褐红。据说花开的时节,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香软,无枝无叶,只有娇小的花,连绵成如烟如雾的绡帐,令花下游人如痴如醉。
  记得曾在书上看到,樱花开放如此迅捷而灿烂,是因为树下埋着死者的尸骨。所以花期一到,几乎是在一昼夜之间,树上开尽繁花。短短几天后又匆匆凋零。依然只剩下暗淡的枝,空落的树。
  本来不喜欢那花,为了它背后所影射着的那个民族。但为了这拼尽全力开放的精神,也就姑且看看吧。


[五]
  一条狭窄的小路近乎垂直的从山脚伸进上空的白云深处,攀登者紧紧抓住小路两边的铁索,跟随着前人的身影艰难向上移动。不敢上望也不敢俯视。伴随着自己的眩晕心跳,在不安中朝拜天上的都市。
  两边奇石秀松处处,轻淡云雾缭绕,满眼奇景。但是人此时早已没有的欣赏的心情,举步艰难。
  为什么要穿越生死茫然的奇险境界?
  到了目的地,峰顶栏杆铁索上锁遍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锁,样式不一,造型各异。不同之中唯一相同的是:它们都叫同心锁。同心锁,锁同心。锁在天上的都市,钥匙抛入万丈深渊。这样,锁永不开启,人永不分离。
  不相信一把锁就可以锁住一个人一生一世的心情,所以入了乡却没有随了俗。买了锁,不过当时把那锁和钥匙一起抛到深谷里去。
  键盘上敲击出的蜜语甜言,温暖不了寒风中瑟瑟的指尖。


[六]
  槐树槐,花儿白。每年春天杨柳枝叶青翠时,槐树也渐渐萌发出嫩芽,芽尖一点点绿,忽然间挂出一串串槐花。白白的花瓣边缘点染着一淡淡的绿,在温暖的春日下散发出甜美的香气。映衬着小片的叶子,非常清淡。
  每年也都会赶到槐花开的时候,去乡间山上寻觅它的身影。勾弯树枝一串串的摘下来,带回家求家人淘洗干净,拌上面粉蒸熟,加上各种调料,一盘很有乡村风味的蒸槐花就上席了。别问我具体怎么做法,相比较做菜而言,我似乎更擅长吃菜。默!
  从打渔人手中买到几尾新鲜的湖鱼,一小篮活虾。加上井里提来的水,老妇人开始在灶台用柴火做饭。身为闲人的我只能到湖边去漫步等待。晴朗的阳光照耀着远近的芦苇泽,嫩绿,深碧,淡蓝,绝不单调。饭很快就做好了,除了我们所提供的那些原材料之外,老人还端出了她自制的腌大头菜和辣萝卜条。鱼汤里放的葱蒜是自己去菜园里拔来的。
  去的时候,本来想人烟稀少还是准备些食物稳妥。结果带的果汁蛋糕牛奶都没有拿出来,肚子就已经完全饱了。


[七]
  那年,误了船期,不得已在半途滞留一夜。盛夏,处处客满,无奈何找到一家私人旅馆。很古老的建筑,应该是由旧式的机关办公楼改建而成,居然还保留着在当今社会几成文物的老式运货电梯。房间不大,还算干净。名字颇雅,叫“望江楼”。确实,开窗,下面就是浩荡的江水。
  南方的夏天极热,此地尤甚。到了深夜,室外的空气依然热气蒸腾,上了阳台只感觉身体里的水分被飞快蒸发,深深怀疑自己的肌肉都被烘烤到将熟的地步。蚊子倒是很少,我想在这样的高温下(据说那天气温高达40多度),即便是蚊子也早没有活动的锐气。
  门外的大梧桐树下,摆放着竹床。进门时见有人在那附近用水冲床冲地,还不明白是什么目的。现在看到江边凉爽通风的位置,睡着很多人:有的在竹床上,较差的在地上铺张凉席,再次就直接睡在石阶上。
  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在这个意义上来看,动物生存的本能比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则更有效果。
  乘船沿江而下,可以看到两岸一座座绿翡翠般的山,低头永远是一江时而动荡时而平静的水。岸上码头纷扰喧嚷,轮船鸣笛哗然,让人感到一种异常的紧张。
  在记忆里,始终留下那一日的码头印象:密如林立的客船,拼命挤抗又互相灵巧闪避的人群。在游人的脸上,显示着对旅行的热情,更多的是对早日挤上船去的渴望。偶尔也有些真挚热情的脸孔,对陌生人微笑致意,可惜太少。


[八]
  去九江玩,正赶在一个酷热的夏天。赤日炎炎,照得四下都是一片如镜的白亮,晃得人睁不开眼。沿着不知名的湖边路,慢慢拖着脚步前行。唯一让人觉得对生活还有一丝渴望的,是湖边树荫下一个个冷饮摊。不大,印象中还有小车样式的。但是只要看到眼前杯中缤纷的色彩,打开冰桶时氤氲而出的冷雾,就足以让我精神一振。
  随意找了一个座位,安置好自己的身体,懒懒趴在桌子上,眼光四下游离。忽然定格湖中一座秀美的亭影上。那亭,静静睡在波光潋滟中,和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体,交相辉映,极有诗意。它就是九江标志性的建筑:烟水亭。最早叫“浸月亭”,寄托了后人对白居易、周敦颐两位贤士的怀念。最著名的是因为三国时,雄姿英发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岸边一道小桥曲曲折折,通往湖中。折桥尽处是一白墙乌檐的亭子。四面环水,和着湖色树影,配着变幻莫测的天光,无限旖旎。虽然短短几百米外就是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的湖畔林荫道,但就是这一水为界,便已经隔开了急弦繁管的喧嚣尘世,留下了清丽脱俗的烟水亭。
  还记得当时在烟水亭前有蔓藤植物,开着袅娜的小花。那花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只在印象中开得娇俏可爱,红得嫣然,象是小女孩娇憨的笑脸,俊秀中又带着一分羞涩。而小家碧玉的动人之处,也正在这一分羞涩上。
  亭子逼留在原地,静静地被岁月侵蚀。斯人何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九]
  首先要承认,看到那一片废墟时,初初只以为那就是一堆零乱的巨石。如今的建筑重视的是其实际的用处。而这里,重视的是一种精神的激励。把对历史的缅怀寄托在一片废弃的荒地上,让繁衍生息的后人去参谒。在这个意义上,建筑的外在形式已经不重要。
  用忘记的方式纪念,历史才真正死亡。


[十]
  爬山,总是辛辛苦苦爬到山顶,然后四顾惘然,因为总有无数的山峰高于自己。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人的高度终究是由山的高度决定的,人离开了山顶就失去了高大。反观那山,依然如初。
  历代帝王登山设坛祭天,山承载的不仅仅是几万的历史,更有几千年的文化。荡胸生层云,那只是游人的感叹,山脉始终青未了。
  花岗岩的骨骼,因为处于平原地带,越发显得峥嵘磅礴。粗糙的石面坑坑洼洼,一道道褶皱,一颗颗砂石,证明在人类历史之前,那风雨中度过的悠悠岁月。人无论如何变化,山始终是一派高寂。
  山默然,人惶惑。


[十一]
  佛的身影,都很高大,需要仰视才可以见到。佛的表情,都是神秘,似笑非笑。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他的笑,也是经历了重重苦难磨砺后积淀下来的平静。笑容淡定的佛,当年是否也曾经伤心哭泣?求仁得仁,最终无怨无悔。人总要有梦想支撑,哪怕黄梁梦醒后,枕上的无端惊怖。
  佛像的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不可窥探他内心世界的慈悲,只有恍然一见时的空洞。
  谁能明确自己的去处?谁能知道自己的归期?命运常常难以把握,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自己的意志。
  如果人心荒漠,纵然寺院成群又如何?



[十二]

  安置僧人遗骨之塔,又作舍利浮图或者骨塔:
  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
  伊川别骑,灞岸分筵。对三春之花月,览千里之风烟。望青山兮分地,见白云兮在天。寄愁心于樽酒,怆离续于清弦。共握手而相顾,各衔凄而黯然。



[十三]

  灯光,确实在很多时候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但是反而言之,同样也可以化神奇为腐朽。白天美丽的吊脚楼,到了夜晚,就笼罩在五彩霓虹下,桥梁一片嘈杂。到处都是酒吧歌榭的音乐,全然不见昔日的尘土遮掩面目。
  最深的印象,是有一酒吧在门外明白挂着牌子:“日本人请勿入内。”
  晚上无眠,凭栏借着星光看水,天水氤氲当中有几点闪闪烁烁的灯光,忽远忽近,乍明乍灭,一点点微微羞涩的红,映衬着天上晨星苍白的灰实在是微茫。近了看,那只不过是江中航道上的浮标灯和一两只夜航打鱼的小船。
  人们往往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山,何尝不是为了忘记时间?

  而藏你,只能在心底。



[十四]

  南方四季如春,自然也少了北方常见的冬眠的树:在寒风的嬉笑中褪去了满眼的绿,或黄或红,缤纷飞舞着死去。光秃秃的枝干,在凛冽的寒气中紧锁眉头。间或挑在枝头上的一两片残叶,抖抖擞擞,孤单而寂静。
  生死总是不断轮回,如树,枯了荣,荣了枯。
  每年到了深秋初冬就觉得寒。今年的冬天,似乎分外早。
  寒气入骨。



[十五]

  无数的名胜都成了这样,商品经济和思想意识的发展,促使摆摊设点的小贩涌现的比雨后春笋更迅猛。各式各样机器大批量生产的赝品次品充斥摊位,同一时期,从彩云之南到黑土之北,说流行什么就都贩卖什么。有名的拍照地点,如果不是被树立“照相收费”的大牌子,要么就挤满众多的游客,镜头中密密的人群,分不清主角和配角,俨然一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画面。
  人们往往向往自己未拥有的事物,没游历过的地方,就象是一贯久仰了名山的景色。店大欺客,山过于有名,一样欺负游人。游览时的心情未必佳,更不能在拥挤的人流中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十六]

  船行湖中,人有种身体下陷的感觉。湖水微微晃动,凉风习习吹过脸上。水天无垠,黄昏时,与夕阳做最后的道别,今日开的花消散了潮红的颜色。看身边云卷鸟飞,日升月落,山水无言。
  与自然的亘古永恒相比,人类的生命委实短暂渺小。生命伴随着虚无和毁灭,似乎一出生就注定了最终的悲剧结局。



[十七]

  蜿蜒上山坡,下滑到深谷,每隔一段距离必然出现的了望塔,四四方方,打破了山圆滑的曲线美,破空而立,庞大雄伟,令人敬畏的孤单。
  其实,这种太过悲壮的风格,我不喜欢。



[十八]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曾经雾中登山。
  那时已经快八点了,山还笼罩在大雾中沉默着。一簇簇青草开放出雾水凝结成的花,水气玲珑,湿润了衣服和面颊。身前身后,一米以内,是我自由独立的王国。除我之外,再无他人。我是我自己无上威严的君王。



[十九]

  晨光熹微烟雨迷离中,无疑是最合适的氛围去膜拜接引众生的神佛。浊浪滔滔连接天宇,间或一两声远处禅院的梵钟,增加一份飘渺的气息。
  一道黄墙隔开了闹市的喧哗,入我门来便是松柏围绕中的寂静。没有了人的喧哗,甚至没有鸟的啼鸣,僧侣也只在佛前盘膝而坐,沉思入定,无声,默颂佛经。手中捻动的佛珠证明他的生命存在,并非身边泥塑木偶中的一员。
  僧人在他的精神静谧中寻找到自己的心灵,而我该去何处寻找自己的存在?我只能驻足在一树繁花下,拍下它,证明我曾经到过的足迹。



[二十]

  只有滚烫的水,才可以借助热情,逼迫茶叶说尽自己的心事。余温散去,茶叶片片舒展,静静地沉淀在杯底。曾经风花雪月的岁月总会被时光渲染成泛黄苦涩的残茶。
  读经书,求的也只是心的安静。
  藏经阁前有对联云: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又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10-1-10 16:58:3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10-1-17 16:48:21 编辑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6: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隔花人远天涯近[二]

千江 发表于2008年12月25日 05:57

图片 ­

[二一] ­

  乘车从成都出发去松潘,大概有400多公里的路程。越走,道路越崎岖艰险。因为前夜刚下了雨,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道路坍塌或者是滑坡。这条路沿着岷江而建,又经常迂曲绕行在半山腰,从高处看去,沙石滚滚滑入江心,又加上时而遇到因道路状况不佳而碰撞的车辆,受伤的游人,更觉惊心动魄。 ­

  叠溪海,路经的一个小镇。据导游讲,此地原有的500多户人家于1933年的地震中被整块断裂的山崖压在了下面,只有少数马帮得以幸存。可当我经过时,看到的却是断崖边,山民用鹅卵石堆叠成屋脊,建成自己的家园。藏人性格中的强悍和豁达,由此可见一斑。 ­

  渐入藏族聚集的地方,在苍茫草原,青翠山峦之间,出现许多寨子。最具特色的就是经幡和转经筒。幡旗上,经筒上都印铸有经文。当风吹过经幡,人转动经筒,就如同念诵了一遍经文。手指轻抚过经筒上年代久远的不知名的文字,心情也随着茫远。似乎落入岁月的长河,随着时光流淌,茫茫然不知其所发源,也未知其所终结。 ­

  藏族信仰佛教,人死后实行天葬,水葬和火葬。在经过的高山上,巍峨着一座天葬台。湛蓝深邃的天幕还有吃尸体的鹰在盘旋。以天地为棺郭,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齎送。死亡并没有什麼大不了,只不过是回归自然罢了,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又何需繁文缛节? ­

  路经岷江源头,这里水草丰茂。无数黑骏马,牦牛在草莽中自由来往,悠然闲适。过了源头转入九寨,立刻感觉空气都不一样的清凉。入夜便风冷刺骨。 ­

  初入九寨,每一眼都让人惊艳。因为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这里有的只是一些非常简朴的村寨。山岩葱葱郁郁,河流清澈见底,青绿两相辉映,那种翡翠的碧色让人痴迷。水中有太多的游鱼。藏民有水藏的习俗,所以认为鱼是神鱼,无人捕食,鱼在这里自由生长。可是最长也只能大到20厘米左右,小巧精致,灿然生辉。成群结队的自由嬉戏,出没在水中结满青苔的断木间。 ­

  翻山越岭,过雪山梁,到达黄龙寺。海拔比较高,耳中嗡嗡做响,听不清身边人说的话。应该就是所谓的高原反应。看见雪山,在太过明丽的日光照耀下,圣洁雄伟。那水从雪山上融化流淌而下,即便在炎夏也冰冷刺骨。 ­

  行走间,隐约听到禅唱,是《心经》。听熟的了音乐飘渺在丽山秀水之间,别有韵味。心情也似乎随那乐声离乱,远了,散了,如水上涟漪,缠缠绵绵地漫延开去,直归于平静。 ­

  很喜欢九寨的水色,表里澄澈,翠然如新叶。这种澄静能让人感觉安然。悠然惟我心会,妙处难与人说。 ­

  印象最深的是九寨夜晚的篝火晚会。只是没有留下照片。觉得当时在九寨沟,吃的烤全羊味道最好,主要是那种气氛和情调。想象下:暗黑的天幕,微冷的风,静谧的夜景,哗哗的流水,熊熊的篝火,漂漂的帅哥,藏族女孩唱着悠扬的民谣,篝火映着红红的笑脸,忍不住饮尽手里的青稞酒。 ­

  当时我们那个旅行团里就有个姑娘,喜欢上导游的藏族帅哥。那种热情,真是强!可是旅行结束,大家四散而去,谁知道结果呢?或者也根本没有什么结果。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收获,如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灿烂开放一样。 ­

图片

[二二] ­

  经历了一路上沿江盘山公路的惊险后,传奇的净土终于出现在眼前。多了如此热闹的游人,它依然山青水绿。因为是在一片荒芜的原野上,所以穿越林海,飞临瀑布,翱翔深潭,独立而自由。 ­

  湖泊里沉睡着如洗的青山绿树,几株不知名的枯木立在湖泊中。枯枝在微风中摇曳,在这纹丝不动的光海里形成了几处飘浮着的影子孤岛。如果没有水里翕忽来去的游鱼,乍起乍止的微风,这里本来该是个万籁俱寂的世界。风景并非特别多变,一路上伸展无际黄绿相间的色调,彩池里间或出现造型如盆景的乱树和绿水一样朦胧着的蓝天白云。但是我说不出它们是怎样的美好。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 ­

  突然升高的海拔使人动作失调,心跳加速,头晕目眩。太阳也跟着捣乱,过于晴朗的阳光刺的人皮肤发痛。走几步就开始喘气,根本顾不得什么形象,呼哧呼哧地埋头爬山,忽视了经过的雪峰和彩池。四周都是仰之弥高的山峰和古木,人处其中,渺小正如一颗微尘。当年,这里应该是偏僻无人烟的净土,而现在,它多了人烟,多了游客,喧扰得让人郁闷。 ­

  池面或呈环形,或做条状,潋滟溶溶,美丽多变。左右岸都是一带碧绿树木的高墙,浓郁阴翳。在它的阴影之下,是一条沿池前行的小径。林间路上高高耸出的是木制观景平台。夕阳西下的时候,水光日照如一条身量巨大的黄龙,“黄龙”之名或许就由此而来。这里光影浮动,远山叠翠,近水奇幻,每一个角度都灿烂旖旎。 ­

  在青山的阴影下,湖面一片黛黑,不远处夕阳斜照的地方则变做灿灿的金黄。根根枯木浮在水中,因生满了水草而色泽暗淡。时而水面翻腾,碎做无数涟漪,万点晶莹,那是银鱼在嬉戏。此地因为藏人崇尚水藏,所以水中的鱼被视为圣鱼,没有人敢动口腹之念。名字似乎是叫嘉陵江裸鲤,因为导游解释鱼的颜色:“白是没有没有穿衣服,天然的鱼。”印象颇深刻。 ­

  白色的珍珠飞泻而下,阳光又给它穿上了七彩虹霓,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并不浩瀚的水流依然能够飞悬倒洒,玉波琼雪纷纷飞洒而下,晶莹明澈。七彩的虹霓在空中横跨,太阳照在水流上,如絮如棉的浓烟从彩虹桥上蒸腾喷薄而出,纷至沓来,聚散无定。 ­

  碧绿色的草地里,低低镶嵌着河流和湿地。成群的马被深深的青草覆盖着,鬃毛飘拂,似乎是在草海里游动。却很少见到牧马人。 ­

  这里的夜色太安静,偶尔路边小店门口一盏闪烁的灯光,被四周广阔无垠的夜色包围着,显得更加微弱。面对深不可测的黑暗,那光芒也缺乏热度和亮度,奄奄一息。充斥于天地之间的只有幻影。晚上很冷,人也很疲劳,却依然睡不着。把可以找到的衣服尽可能穿上,出门去还是被冻得打冷战。山林阴影里都涌动着高海拔的清冷,呼吸间心里都是清冷的凉意。而此时外边的世界是八月,家乡正是漫漫无边的恐怖酷暑。 ­

  那时很喜欢看迎宾时姑娘献上哈达的鞠躬。轻盈柔顺,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优雅,柔中有刚,就象家乡三月劲风中初绿的柳枝。 ­

  如果说这里也有不够美好的细节,肯定比较煞风景。看了晚间表演归来,宾馆大门外的树下立着两个黑黑的人影。忽然一个影子向我们这里走来,出现在月光下。很年轻的女孩子,瘦削而美丽,时尚的服饰,艳丽的化妆。导游紧走几步迎上去,低声但是严厉地呵斥道:“走开!”她立刻后退消失在树后。 ­

  当即明白了她的身份。但是,在清冷的寂静世界里,一瞥之间被那样世俗的女子惊动,瞬间觉得这美好的仙境急速蔓延开一种莫名的荒芜。 ­

­

­

[二三]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久以来就有登庐山的向往,真正到庐山之后却又失望。险峻的山峰,葱茏的树木,看多了也产生平淡的感觉。 ­

  令人意外的是去三宝树的路,居然是破旧的石板铺成的小路。那些石板经历了万千游客的脚印,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可你初看上去一点儿都不在意它的陈旧,因为青青郁郁的芳草,密密麻麻的翠竹,把这一片天地染成了绿色。夏日南方耀眼的阳光从竹叶缝隙中嚣张穿射而出,照到石径上。原本青翠欲滴的竹叶变成了一种嫩绿与鹅黄交织的色彩,原只属于它的绿意却在天地之间蔓延开来。连呼吸的空气中都包含着氤氲的绿,不禁心旷神怡。 ­

  庐山多雨,这是早就听说过的,但那一场雨也来的太突然了。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瞬间大雨倾盆而下。慌忙从芦林大坝上返回,早已被淋湿。 ­

  十分钟后,雨过天晴,竹林洁净明亮,好象庐山的灵秀都汇集在这里。 ­

­

­

[二四] ­

  印象中的西湖只如一诗,清韵流转间闪着润泽的胭脂红,山衔落日,水映斜阳。这一诗是从唐诗宋词的断章残句中得来的,似乎是只有荷塘和微风。 ­

  那日来此,刚好遇到细密的秋雨,满城盛开的桂花。半醉半醒的花间,自有风姿。雨绵长,烟波浩淼,远山笼翠氤氲,如水墨晕染。也正因为这山的灵动使水的意境更加鲜活起来。 ­

  山色空蒙雨亦奇,听雨打芭蕉,冲杀在橙黄橘绿的季节,又有种芬芳迷人的香。 ­

­

­

[二五] ­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 ­

  这里本来该是有清秀的江南女子,撑一把油纸伞,走进半掩的小门。也或者穿一双木屐,在青石板上踩踏前行。风轻轻吹过,桥下摇过乌蓬船。 ­

  如今傍水而筑满街房屋,粉墙花窗依旧,游客川流不息。哪还有想来探幽的中国古韵?暮霭夕照,当地的船夫船婆,身着传统水乡布衣,手摇舟楫,哼着江南小曲,从双桥之下悠然驶过,却也有几分时光逆转的味道。但转眼间他们便会要唱歌的钱,顿时兴致全无。 ­

  淳厚神秘的周庄,真要成绝响了吗? ­

­

­

[二六] ­

  丞相祠堂里,果然都是森森的柏树。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行走在这里,依然阴凉。非常安静的氛围,寥寥的游客,也没有喧扰的声音。一片静寂。正适合来纪念这位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计谋的化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羽扇纶巾已逝,浩气长存。 ­

  满眼都是对联,尤其是此处的三幅,都是小时就背会了的: ­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

­

­

[二七] ­

  帝本燕人,犹向乡祠崇百祀;蜀为正统,漫言天下尚三分。 ­

  其实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本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君臣的身份尊卑决定了祭祀诸葛的殿堂要比刘备的低一台阶。时光流逝,如今还有谁会在意那名分上的高下?只看刘备墓地的冷清就明白了。 ­

­

­

[二八] ­

  此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相传汉代留侯张良曾经隐居于此。来此看石,石峰数以千计,形状再奇特,看多了自然也平淡。所谓的梦笔生花的山峰,不是导游指点,估计很可能会错过。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反而是最人工最突兀的建筑:垂直高差达三百多米的百龙天梯。据说它的建成创造了多项新的世界纪录。每个导游都会鼓吹乘坐这观光电梯的快感:人在梯中,面前是郁郁青山苍苍白云,背后是拔地数百米的山峰,瞬间可至顶端,乘客飘飘欲仙间已经登临绝顶,如何不快哉? ­

  确实,这样看似伟大的人力不能不令人折倒:任你峭壁悬崖奇岭巨石,在人类扫操控的钢筋水泥下纷纷让步。因此电梯只要开动,脚下便会拥挤着人群,翘首以待登上龙梯,平步青云。 ­

  但是这样闪烁的机械银光冰寒刻骨,如何去匹配四周潇潇洒洒的云,氤氤氲氲的雾,点点苍翠的树? ­

  人类要征服自然,而人类自身又将会被什么所征服? ­

­

­

[二九] ­

  轻歌曼舞的秦淮河,纸醉金迷的金陵城,历史上记载的往往是多事之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处处断井残垣,刀光剑影。这里有江南贡院——天下士子梦境中思之念之的圣地,昔年开科取士时,封门炮声响彻云端,报国的热血在年青的身体里沸腾蓬勃,激昂成慷慨豪迈的文字。这里也曾经笼罩着中国历史上最沉痛最浓重最血腥的黑幕,纪念馆里时隔六秒就会落下一声水滴轻响,令人想起当年的屠杀。 ­

  一切都在岁月中,血腥与墨香交汇融合在一起,这就是王气已收的南京。 ­

­

­

[三十] ­

  青翠的苔藓想必也笼罩过清幽的石板路,石板的缝隙里想必也曾经蔓延过荒草,盛开过野花。 ­

  而如今,踩踏其上的是异乡来的游客的脚印,苍老的石板被打磨的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古老的残破小楼四周缠绕着藤萝花草,但也有不少空调外机电视天线从阁楼阳台上闪现出来。 ­

  多了活力,少了魅力。 ­

­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10-1-11 1:22:5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10-1-11 1:30:3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7: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的一位世侄女的日记,欣赏她的文采,转来与各位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6: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隔花人远天涯近[三]

千江 发表于2009年08月23日 15:16

[三一] ­

  那是一个事实被掩埋的年代,充满了种种荒诞的狂热和盲目的信仰,使怯懦者更怯懦,虚伪者更虚伪,残暴者更残暴。 ­

  在历史尘埃的堆积下,我们渐渐忘记了那一段血泪交织的岁月,忘记了曾经的磨难,忘记了曾经的大义凛然。 ­

  旧事如流水,也许选择遗忘,才能更轻松的前行。 ­

图片 ­

­

[三二] ­

  任何时候出去玩,都没有忘记吃的问题。­

  习惯于斜挎背包,手插兜里,很缓慢地拖着脚步走在陌生的街头巷陌。左顾右盼,看来看去,始终是路边各色的小吃。一直喜欢那样咸香麻辣的味道,在寒冷的冬天,能对着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食物膜拜,实在是一种无上的精神享受。相比而言,料理一类的沉默清淡的五光十色,只丰富了眼睛,却温暖不了心情。­

  那时有一朋友曾说:空虚的心灵需要用充实的食物来弥补。只好如此贪婪。­

  所以在去过许多名胜都市后,忘记了经历的路人和风景,却还清晰地记得当时食物的浓郁香气。­

  曾经的纪念。­

图片­

­

[三三] ­

  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

图片 ­

­

[三四] ­

  随身总是带着数码相机,遇到喜欢的就立刻按下快门。没有喜欢也摄影师的装备和技术,只是下意识选择最轻薄的相机和最宽大的内存。归根结底,为了记录曾经我身边的美丽景致和瞬间感动,或者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

  因为偶然的感动和温暖,必然转瞬即逝,无缘再见,这样的细节才更美丽。­

  “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图片­

­

[三五]­

  那张古铜色的脸孔上爬满皱纹,眼边深深的凹陷,昭示着老人已经饱经沧桑,但依然显得慈祥和蔼。佝偻的背提醒人们他经历了长久的艰苦劳作,他的汗水年复一年地滑进脚下的土地。­

  如今,他老了,虚岁八十,完全可以坦然享受静谧的晚年时光,坐在藤椅上西天变幻的红霞。但是他说不干活就吃不下去饭,还是上山背柴火吧。­

  我承认我感动的那些细节往往不崇高不美好。­

  不过,叶子绿了枯了,花朵开了谢了,原来世界是最伟大的时间在万事万物上都留下了痕迹。­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轮回当如是。­

图片­

­

[三六]­

  小城附近的山谷,少有人来,无意中发现此地,很喜欢,也就经常流连忘返。­

  这里唯一值得赞赏的就是安静。这种静,使我得以留意到原本细微之极的风声水声,甚至可以听到花蕊上蜜蜂振翅的“嗡嗡”,草丛里甲虫爬过的“兹兹”。­

  山崖上蔓延着不知名的爬藤,蒙络摇曳,仰头可以从青枝翠蔓间,望到极高极远的天幕。而山脚下,是大片大片同样不知名的紫花,同样有无边无际蔓延开来的须茎,细碎轻柔。花朵虽小,挡不过阵容庞大,本来若隐若现的紫色却能闪出一派灿烂夺目的光彩。­

  这样的阳光这样的静谧,只适合在山崖绿藤下山脚紫花边溪中大石上,安安静静专心致志地发呆啊!­

图片­

­

[三七]­

  沾衣欲湿了的是杏花雨,吹面不寒了的是杨柳风。在独处的时间里,回味一些历史,感悟一片宁静,这时的思想如光如风如电,跨越关山穿越光阴,在短暂的片段中,琐碎的现实灰飞烟灭。­

  斑驳的红墙疲倦的横亘着,初春的绿温柔了墙外的枯枝,叶片永远比别处来得瘦小而单薄。而墙上不见一丝绿,有的只是一块又一块磨损剥落的古城砖,印证着老城曾经的繁华与硝烟。轻轻拍打城墙,发出微弱的叮当声,一如古老的咏叹。­

  夜幕降临时,是否会有灵魂悠悠归来,抚摸着断壁残垣无声叹息?­

图片­

­

[三八]­

  乌云密布的黄昏。­

  短暂离别大地之前,阳光依然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美丽,尽管不久后就会有一场必然的疾风骤雨。­

  造物的神奇在许多细处里里显现,看似平淡又回味无穷。­

  乌云被太阳亲吻时,便成了天堂的繁花。­

  每次夜雨过后,清晨醒来时,看到微寒的房间里堂皇入室的阳光,这样的瞬间,踏实又温暖。­

图片­

­

[三九]­

  两岸山势不高,但长年翠色逼人,丛丛郁郁都是竹林。河岸边半高处悬挂着吊脚楼,黄昏时从楼上窗口漏出点点微弱的灯光。河岸边大大小小的船只泊定后,开始在船尾点起红红的炉火煮饭,江面是焖出飘忽动人的腊肉和红米的香气。远远有妇人在唱小曲,清亮中夹杂着温情。听不懂歌词,似乎是儿歌,想必此时她的膝头正伏着个小小孩童,甜蜜地打着盹。­

  眼见为色,耳听为声。­

  河边甚至还有古老的石磨,靠水力带动,艰难转动时发出轰隆隆的沉重喘息。据说需要石匠经常用凿子在修整,才可以继续使用。而那些把守木柄一类的配件,无一例外,长年累月在一双双大手的推动下,勤勉工作,研磨成光亮的黑色。­

图片­

[四十]­

  有时会觉得某些地方很熟悉,一如记忆里斑驳失修的印象。夕阳西下时山和佛都被涂染成淡淡的黄,明与暗交替的时候,白天和黑夜谦虚礼让,其实很温和,没有丝毫的愤懑仇怨。­

  艳阳高照的天气,水雾却始终没有散去,盘旋在山谷中。对面的山不似一般印象中的青黛花红,眼前一片苍苍的黄,间或点染些浓酽的黑灰色。刀劈斧砺使这山有了刚劲的筋骨,有了佛境的庄严。坚硬的石头风化蚀刻成孤凸的形象,也只有这样的大山才可以造就这样的大佛。

图片­

[四一]

人生到处何所似?恰如飞鸿踏雪泥。

记忆里哪一段岁月曾开满了朵朵繁花?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中绽放过多少纯真的笑颜?悲观者总是慨叹每一天都是单调的重复,殊不知就在他们的惆怅里,时间无限延伸。所以很喜欢到处乱拍种种瞬间,因为知道,在光影杂沓中远去了的,都是流年。

飞不过沧海,飞不过桑田。天涯依旧,却看不到属于自己的家园。透骨凉夜,寂寞花残,没有可期待的,那何必在意是咫尺还是天涯?月光西移,在墙上蔓延开了斑驳的花影,在纸上晕染开了思念。此夜何夜?不过是人间一个寻常的七月天。

[四二]

漫步小小渔村,一排排黑瓦灰墙,时间用安静的形态放肆地流淌。路边有老人在树下静坐着,爬山虎布满古老的城墙,嫩嫩的绿与苍苍的青和谐交融,在一个旅游旺季里的旅游胜地,村子里居然能保持这样的安静,着实难能可贵。

傍晚时分,天气不热,但依然有路边人家把小饭桌摆在门外,露天吃晚饭。小小菜碟里盛放的只是简单菜肴,却能笑微微地享受。

天上有变幻的黑云,海边有隐约的长堤,远处有朦胧的矮树。汪洋海面,如洗过淡墨的色泽,因风起皱起无数鳞波。渐凉的风吹散残余的暑气。

[四三]

峨眉山清音阁,桥飞双翼,水色黑白。传说,那一个美丽聪颖痴情的妖在这深山幽谷飞瀑碧潭里修炼千年,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舍弃修行步入红尘,只为寻觅一份梦想的爱情。

生来是妖,如何做人?少了心事的纠缠,再刻意温暖也到不了他人的心田。

多年后,雷峰塔下,不知道用怎样用微渺的幸福片断支撑着,她才可以抵制黑暗无边的岁月,面对渺无希望的未知。用呼吸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开尽荼蘼,不再有花事,只能默默地把一杯余生酒喝到酣畅淋漓。

[四四]

寺庙的山门,依然是一门三洞,石砌弧券,象征佛教空、无相、无作的“三解脱”。佛光普照,晨起钟响,众僧齐颂。颂的无非是佛。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也曾经如人般天真,而人在纷纭的生命中,用了太多的笔墨,写去了天真,绘成了睿智。

在末日审判时,太阳和小草是站在同一审判席上的。­

佛也说,众生平等。­

[四五]

狭小的街衢,环城的河水,园林里错落着假山池藻亭台楼榭,开到将残的荷花莲叶,无端给人一种凋零的颓废。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耦范蠡祠。离了馆娃宫,泛舟太湖,生活可能清贫,但不缺乐趣。少赚一点,少病一点,少花一点的人生,同样自足自得。闲时一杯茶一本书,只要能让自己感觉快乐,又有何不可?

[四六]

一川如画,身后悲凉尽如此,杯底空余古今愁。只是傍晚七点左右,天空还余着微明,树下屋角还流荡着温和的阳光味道,而这个城市已经沉沉然充满睡意。转眼就走在返程的路上,悠悠的浓润绿色,黄梅雨满溢了的江南,这样慕名匆匆而来,又匆匆作别而去。 一抹微云,几缕微光,幸福地别离了荷花界柳丝乡。

[四七]

所谓的国际大都市,热闹繁华的外滩,人多得看起来心烦。

在附近随意走走,居然只拐两个弯就看到了一处很破败的老房子,斑驳的水痕,脱落的墙体,狭小的窗户,杂乱伸出窗外的晾衣杆。

这样的场面当然感觉很破旧,但是也更有生活气息更真实,也让我终于找到了一点点对这个城市的喜欢。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10-1-11 1:37:0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1: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佳的游记,唯第三十三节略,我曾引用笑问世侄女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主人的回复: 7月26日 10:36 庄子却说最好的境界不过是相忘于江湖。

一笑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10-1-11 1:56:09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5

主题

4431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沧海横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659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0-1-10 23: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你世侄女的才华,谢谢你上传。祝福你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1-13 09:04 , Processed in 0.3870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