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神州大地

网上行之-“棱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582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389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10-22 12: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很快会发现:不结盟 没活路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但是,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中国放弃不结盟外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在增加,中国很快就会发现:不结盟,没活路。 一、结盟,中国生存之路。 中国为什么必须结盟呢?根据青衫老祖的分析,理由有三: (一)蓝水海军需要海外基地支撑。随着中国加速经济全球化,海外利益越来越成为中国的战略利益和发展利益的核心内容。能否有效维护海外利益成为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一定要上航母,一定要搞蓝水海军的根本原因。但是,国际经验教训反复证明,打造一支能够遂行作战任务的蓝水海军仅仅有一支可以全球游弋的舰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海上军事基地作为支撑,为我航母舰队提供停靠、维修、给养、休整的场所。而要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就必须有一帮可靠的盟友,愿意将自己的港口为我军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提供方便。如果没有这样一帮盟友,即使中国有了强大的蓝水海军,也将是“跛脚鸭”,难以自如自由、可连续执行远洋任务。 (二)连横围堵需要合纵洞穿。美帝对中国实施围堵和遏制战略。为达此目的,打造了针对中国的“蛇蝎包围圈”:蛇者,U型包围圈也;蝎者,菲律宾、日本都美国的走狗国家也。这近似于战国时期的“连横”;针对美国的连横围堵,中国必须与通过“合纵”打开缺口,突出重围。否则,美帝的包围圈就不是U型,而会是O型;不是漏洞百出,而是铁桶一般。 (三)能源安全需要兄弟担保。目前,中国能源安全对于海外的依赖性已经达到50%,将来可能达到60%甚至80%。稳定可靠的海外能源供给,不仅关系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关系中国百姓衣食住行是否便利可靠。面对美帝在中东和东亚的肆意搅局,中国如果不培养一帮患难与共的盟友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担保,中国经济和百姓生活就极有可能陷入“缺粮断炊”的危险。 综上所述,一个全球化的中国、一个与世界联系密切、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不结盟、没活路。 二、结盟需要付出,但是也有巨大红利 结盟是需要付出的,不仅要利益共享,更要风险共担、患难与共。作为盟邦的领袖国家,还必须承担起为盟友提供安全保障的责任。唯此,所谓结盟才能名至实归,而不是徒有其表。 中国目前之所以还有不少人反对放弃不结盟政策,第一,基于受害心理。近代以来,中国多次被“盟友”出卖甚至讹诈,致使不少人对结盟外交始终心有余悸。第二,怕担责任。如果中国结盟,以中国的体量和实力,必然会成为盟邦领袖国家,各盟友也必然向中国提出更多的期待和要求,比如提供公共安全保障、维护盟邦内部团结等。第三,害怕与美帝直接冲突。中国放弃不结盟外交的直接结果,就是必须放弃养光蹈晦;而一旦放弃养光蹈晦,与霸权主义头子美帝发生直接冲突的几率就会显著增加。这对中国究竟是福还是祸,的确需要认真权衡。 但是,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就是与时俱进。青衫老祖认为,随着中国国情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继续远离结盟外交已经不合时宜。一是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足够对“出卖”免疫。任何国家都无法靠出卖中国获利并对中国构成实质性伤害。二是中国的不结盟外交肇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动力是拒绝被老大盘剥和欺压。现在,除了美帝能够欺压中国之外,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对中国指手画脚。三是,目前的中美斗争,并不是由于中国要当头,而是因为中国已经被美帝视为其霸权主义的直接挑战。因此,不管中国是不是当头,修理中国都是美帝的战略抉择。四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情况下,中国要成为独立一极,就不能靠单打独斗。联络一帮铁哥们儿是必须的。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推行结盟外交,还有巨额红利:第一,有利于形成中国的海外基地网络,为捍卫中国的海外利益和全球和平稳定提供支持。第二,可以获得稳定的能源供给,力避因能源供给中断导致经济运行中断、崩溃。第三,可以形成整体合力,迅速增加中国对抗霸权主义的力量和砝码。第四,可以协调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展中国的利益边疆和生存空间。 因此,青衫老祖认为,时至今日,中国应该认真权衡结盟与否的利与弊,尽快做出放弃不结盟外交的政治决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7-19 19:24 , Processed in 0.2401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