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二三事fficeffice" /> (四) “中国制造”
记得七十年代末,中美恢复邦交后,国门刚刚打开,众多的海外亲友纷纷回国探亲,并从境外带回大量的洋货,其中普通如:黑人牙膏、力士香枧,还有洗脸用的红色胶盆、冲凉用的塑料桶。高档如:电视机、洗衣机。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 九十年代初期,我先生与一班同事出差美国。临回国前,众人商量买什么手信回家,一位年长的同事说应该买刀具,因为美国的钢材质量比中国好,刀具既锋利又耐用。果然,该同事花了二百多美元买下了一套,当晚拿出来一边让大家欣赏、一边极力推荐。正当众人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之时,我先生眼尖地看到精美的大包装盒后面,有一行细小的英文: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哈哈!此刻,所有羡慕的眼神全都变成乐呵呵的笑声了! 从此以后,经常听到出国的人互相提醒:别去国外买中国货!别花了外币又当搬运工,不化算! 渐渐地,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这词,我们听着,心里都觉自豪。 如今来到国外,这里到处充斥着中国货,从食品到日常用品、从服装到电器,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并且,中国货是便宜货的代名词。 天天看着这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慢慢地,我悟出了一点原委:外国人聪明,有污染的东西他们都不会自己生产,仅用很少的钱就可买到中国生产的大量便宜产品。 表面上看,我们收获了外汇,我们的外汇储备量位居世界前列;我们的经济迅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近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在进展。 可我们付出了什么? 我们付出了蓝天白云!我们付出了青山绿水! 这些都是金钱不能买到的! 若干年后,我们不知要用多少倍的人力物力,恐怕也难换回自然的生态环境! 当初,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都走过一段弯路:发展经济→污染环境→经济发展后→治理环境。 既有前车之鉴,我们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呢? 这边厢,看着我们的商务部长薄熙来先生,一会跟欧盟谈纺织品出口问题、一会跟美国谈反倾销问题,忙得不亦乐乎。 那边厢,全国人大常委会最新公布的一份环境执法检查报告,以大量引人注目的数字和触目惊心的事实,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生态环境“警世图”:“逢水必污、逢雨必酸”、“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大量直面现实的词汇和语句令人震惊,让人警醒! 我们的国家,该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才是迫在眉睫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