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40|回复: 11

荒凉末路 (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发表于 2009-4-14 14: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荒凉末路

想起张爱玲
【田运良】


读她有美好的疼痛,
隐隐约约又直直坦坦,
她真是好的。好的感觉,
仿如是久违的童侣,青梅竹马
地倚在心的最脆处。啊啊,真想与她玉石俱焚……
一个孤傲的灵魂,彷彿还旋舞在喧腾沸声、妖娆众姿的十里洋场、旧上海,情爱的公共租界。四○年代光景,突然一下子就贴近了他的身世。望她,像极亲睹废墟荒城般,如许惊世骇俗,这般倾国倾城,姿影或古典或现代,繁丽令他趑趄不敢前赴。
她,爱恨怨嗔都极美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
而他,晴雨未定,牵回旧事的反省反芻反叛,总也是苍凉得丧却生命旅次的重量,而屡屡脱轨。大多时间他游移在轻易就被催眠的忧郁中,迷途於半明半昧的来时路,曾几错过值得去相互缱绻、甚而厮守的那人,仿若久候未遇、不得不吐露的深情留言,该给谁?谁,即使情爱近在彼邻也无语嘘寒问暖。只是渴望,想像张爱玲,感觉张爱玲,阅览张爱玲,赏读张爱玲,抱张爱玲,吻张爱玲,他反复拟绘的思念,其确切完成的年月,不详。
突突然想起她,以一种沉缅的赏读,很绝对的独占。
归返前夕,颓然舍绝一回曾刻骨铭心的情爱,心有些些痛痕,身有些些伤迹,所以他固执以为:绝对有足够委婉枉曲的理由,忧忧阅读张爱玲,以挖掘遗却的情爱质素,来填实被泪冲刷过的情绪的巨沟。避到老家这里,疗伤也为怀旧,前庭院落棕櫚荫日,杂芒蔓园,梁栋斑剥毁塌,一时间倒也埋没了昔时大户人家的尊贵气势,许多许多年了,叔伯姨姑们懒得再葺修旧厝,保持原貌或者有另一番岁月潮霉的古味吧。
苍凉,正是环顾此地景致再恰当不过的形容词和装饰品。
他无时不想着:苍凉……那时豪门望族的张家邸府,战火蹂躪后,是否也是如这般残破?张爱玲在比此更苍凉的情境中,死守孤独度过她的写作全盛期、文学黄金盛世,在最贫瘠的硬壤奋力出芽、挺茎、绽花、展叶,终究成就当今文坛称绝的奇葩。那种与世代顶风逆行的文质,绝对既阴沉且阳刚。
他就着行袋里斜倚的几本藏册,无心翻着翻着,描红式地跟随她所习晓的苍凉调子,亦步亦趋追索。心甘情愿被她紧紧牵着,他在迷宫似的字里行间游历,感知一种艺术姿态、一种文学样貌、一种张爱玲腔。
读她有美好的疼痛,隐隐约约又直直坦坦,她真是好的。好的感觉,仿如是久违的童侣,青梅竹马地倚在心的最脆处。啊啊,真想与她玉石俱焚。
耽读《半生缘》,窗櫺上疏影的婆娑动静,应和着书里处处以文字事奉的乱世儿女悲欢离合,节奏是悲的、凄的,音符是黑的、灰的。曼祯是她的化身吧,负荷着悲剧人物的包袱,坎坷人生路艰难险阻,而她长身玉立、风华倾座,削瘦纤弱究竟能背着凋影苦行多远?小说深深切切实在写得扣人心弦,他反而为现实生活里和书里的她万分担怕,小心捧读着,小心卫护着。爱情呢?是不是也该如此小心捧读、卫护着?
为此,他更觉值得迷恋和无悔的耽溺,《倾城之恋》尤甚。虽然张爱玲从不曾给他对浪漫有任何憧憬与想象,但也绝对不挤眉弄眼胡乱示意。《倾城之恋》对情爱的着墨甚多,所以娓娓阅来也最感沉重。汤汤滚滚的汉江浊河,滩岸上演绎的战乱情事,范柳原、白流苏就在沪城、香江间漂流聚散,他们互相交付给对方的生命,必定时时注视着对爱情种种什么都知晓的了然。这了然足以穿透俗世、见证生死,即使存亡绝续之秋犹直往里窜,以肉身挺抵世换代变的劫毁、人事播迁的无常。故事的结局似预言现实,人间怨偶差可比拟死生契阔,因她,虽有万家灯火,也只一烛烬灭啊。
一烛,足以燃亮用清寂幽婉布置的梦境。
所以,所以他模仿她的孤寂口吻,喃喃自语:告别吧,我不回去了,告别只为成就隳颓、衰败。「红玫瑰久了红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细腻读她早成经典传奇,「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青春残骸无以复求,生命几度跋涉,终也该赴向晚、消殒。
是她清贞坚绝推垮了世纪末的断瓦残垣,但却将所有读者都围入她所设伏、腻细雕凿成庞阔梦境的小说世界里,都陪着她面对孤景自伤自怜、又哭又笑。《传奇 自序》显透地检视了生命错走的残迹:如果,我最常用的多是「苍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苍凉,这辞真是艳得夺目。他也袭用「苍凉」这词来形容爱情的猥琐,总忸怩作态,学不会鸳鸯蝴蝶,感受不到危殆毁垮,只能将之又放回记忆里,再烘烤个三五十年,让世事风吹雨淋,看能否焙出如张爱玲不刻意用笔、以生命也能酿酝的那种醍醐:惘惘的威胁。
萧索院落内内外外,他习惯性地来回蹀踱,找寻一块未曾爱恨悲欢过的梦土、一扇未曾开启的心灵风景,甚至等候未知谁会擦肩交身的那谁。书里,张爱玲果真有那块梦土、那扇风景、那个谁。
断断续续读着,时序彷佛推回至民初。「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一如每件亲手编谱的文集,她所织缝的正是绫罗绸缎,她所绣缀的正是丽裳华袍,但却被动荡时代一再改裁她的命运。她彷佛伏在稿纸上扑着虱虫,赶着蚊蚋,努力保有生命、爱情里的精纯干净,无奈她太爱苍凉了。然即使凄绝得澈心透骨,他也想将之折转成软软柔柔的梦萦魂系,抛入颠沛流离间。他,自拟胡兰成,天涯荡子怎么都该演成流浪无羁吧,而她真真对人重情惜爱,真真对文缀字饰语,哪能留栈得胡兰成的尘土云月于己心衷愿的燕侣莺俦、比翼双飞呢?
为之扼腕,也为之哀叹。设身处地全为她。
这屋子好安静,静得透白,白得凄绝。这屋子好像只有他跟他的影子守在一起而已,当然还有张爱玲,只是不知她躲在何处。而「不知她躲在何处」的恐怖畏怕,不断、不断长大、长大,而不时的撞见,不时的偶遇,不时的邂逅,不时的不时两相对照……
是的,能亲眼见她是福分;见不到她,读她的文集虽如隔层纱,对照的距离感拉开,更有一种时空纵深的参差,然而,参差的对照岂只一往情深一句了得。合上《秧歌》,觅寻张爱玲的苍凉之途真是太辛苦,良善小人物宿命地任由大环境宰割,农稼变革磨砺中国人的坚忍韧性,笔下有困苦、有艰难,更有苦难中的不屈不挠,对她皆竟成信仰。
某个时辰里,小说内千军万马奔回所有的痛,践踩读到她才猝然崩溃的悲与哀。生与死的时空都交迭在章回内,断续的似断还续,离合的应离仍合,张爱玲真女人的笔性,一遍遍温习绵绵旧情,文字是镶宝石的,故事是串珠炼的,满篮子里装的皆是溢出梦想边缘的美啊。至于穿过中年、直往衰老退守的他,美,尤其这个慵懒午后,总扰得心汹汹而呼呼着急喘。
而小小渺渺的他,放进兼有烽火战乱、升平盛世的大格局里,哪里够格沉缅她在兵荒马乱里仍坚守的坦然!她从从容容演义、不疾不徐铺叙着堕落繁华,以巨著小说录记了自传,埋放了线索,让后人轻易地从文字里找到她,乃至眷恋,甚至难舍。
午后阴霾,微雨泪湿归人欲回的路程,打断他兼程返家的念头。沉缅〈色,戒〉里,她被阻隔在沪市的咖啡厅内的角落一隅,独饮,更独自对付民族的春秋战国;而故事与她对坐,不无聊寂至极,兴来,同这乱世参与了一场忠诚的嬉戏,乃至是情欲落败的战俘。其实小说与她之间虚构着一块模糊地带,他之于她的种种阅读观察,像挡着毛玻璃般隔离的朦胧窥视,看得见、摸不着。
时间残忍推磨,一点一滴渗进生命的裂缝,就要溢满了。满了溢了,如千针万刺,他不忍贪看,只觉深痛,月光正好,静默得彷佛长长拖着跨了一整个世纪的慢慢……缓缓……
家具简单、霉潮的仄室关着耄耋,胶稠阴柔的氛围,渐次向死推挪,步履轻盈得令她不觉不晓迈向晚年。独来独往,愈愈掩翳了她的神秘,连她的往生也那么淡出。从喧杂的市廛里隐遁,她,老是安静而从容地抹了颜彩、撒了光的屑末,他总在猜:这么多个牛郎织女七夕,她是如何陪自己孤独度过?
再丰饶的情爱,也将坠入垂暮之年,但却无力催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一辈子誓诺,他被张爱玲所添注的这句婚辞深深打动,他也想静好、亦盼安稳啊。同样是如十五月望的明夜,云雾不遮翳纠缠,他愿以身试证,禀受一切命定缘系,执她之手,以及「张爱玲全集」,和葱绿配桃红、前世伴今生所堆栈的后张爱玲时代,一起带着永难再勘破的传奇,与她偕老。
此夜无人伴度,有她的苍凉陪也极幸福。那夜,她毕竟走了,荒天绝地永诀了,他还怔征痴痴等在小说的秘处出口、候着她赶来带他往更古旧的梦里……这三更花魂乱舞,总是难舍终必舍呵,纵是「旧事凄凉不可听」。
苍凉末路一径孤寂展延而烟远淡逝尽头,永远的情人会永远记得她的,张爱玲……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4-14 15:02:2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4-15 0:30:30 编辑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7

主题

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军长

写诗而不被称为诗人是罕见 的福

积分
39081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09-4-17 06: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其实也就一流行作家而已。艺术天分很高,但境界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09: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hw79:
她其实也就一流行作家而已。艺术天分很高,但境界不够。

我们凡人而已,也无需要求个个大慈大悲,高境界,那样活得太累。只是她也未免孤僻了些。因见她『中秋夜,猝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身边竟无一人。故感触并以此文《苍凉末路》寄托怀思罢了。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4-17 9:08:0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5: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爱玲(1921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张爱玲,笔名梁京,海派作家,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矶,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张爱玲主要作品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半生缘》、《赤地之恋》、自传《小团圆》。
 诗歌《雨》。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曾在美用十年时间细品《红楼梦》。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现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唯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尚可一观。
 张爱玲也曾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个剧本,之后也曾从事翻译与考证工作。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有深交,她的作品即是透过宋淇介绍给夏志清先生,肯定张爱玲不世出的才情,而享誉国际。张爱玲遗产的继承人是宋淇夫妇,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猝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上水面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为张爱玲孤独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玻璃灵柩,守护着她过去的灿烂。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间慢慢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一天天间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却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同年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div>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4-14 15:13:0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5: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爱玲的年表

  

  1921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2年迁居天津。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1925年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0年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

  1933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1937年「国光」刊载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

  「凤藻」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

  中学毕业后

  1938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 辍学开始投入文学创作「二十世纪」杂志刊载《婆媳之间》《秋歌》《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我的天才梦》获「西风」杂志徵文第十叁名。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二炉香》「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古今」月刊刊载《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三人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1944年「万象」月刊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杂志」月刊刊载《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么》《忘不了的画》《等》《年轻的时候》《花凋》《爱》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由杂志月刊社出版「天地」杂志刊载《童言无忌》《造人》《打人》、《私语》《中国人的宗教》《谈跳舞》《道路以目》《烬馀录》《谈女人》「小天地」杂志刊载《散戏》、《炎樱语录》「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 阿小悲秋》。

  1945年「杂志」月刊连载《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吉利》《浪子与善女人》译作「小天地」月刊刊载《气短情长及其他》「天地」月刊刊载《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自篇《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抗战胜利

   1947年「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

  《传奇》增订本由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太太万岁》改篇电影。

   与胡兰成离婚

  1948年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後改名《半生缘》)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52年避居香港。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後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传奇》改名《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在香港由天风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译作《无头骑士》。

  1955年秋天离港赴美。

  拜访胡适。

  1956年得EdwardMacDowellColony的写作奖金1956年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

  1966年香港「星岛晚报」连载长篇小说《怨女》。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67年赖雅去世。

  获邀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着手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68年《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半生缘》社出版。

  1969年《半生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发表《红楼梦末完》。

  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

  1972年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出版。

  1973年定居洛杉矶。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1974年「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载《谈看书》《谈看书後记》。

  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皇冠」杂志刊载《二详红楼梦》。

  1976年《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联合报」刊载《叁详红楼梦》《张看自序》。

  1977年《红楼梦魇》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79年「中国时报」社刊载《色·戒》出版。

  1981年《海上花列传》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3年《惘然记》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1984年「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

  1987年《馀韵》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8年《续集》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91年《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怨女》《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半生缘》《张看》《红楼梦魇》《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惘然记》《续集》《馀韵》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2年《爱默森选集》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3三年完成《对照记》。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一曲难忘》。

  1994年《对照记》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5年9月8日逝世于洛杉矶公寓,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享年七十五岁。

  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张爱玲的生日,林式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张爱玲文学生涯1943-1945抗日战争胜利,张爱玲的小说精致、圆熟,笔触冷静又充满世俗情趣,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儿能有这样的才情,使得上海文坛受到了不小的震动。张爱玲小说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1945-1952去香港前,1952-六十年代到美定居前,定居美国到逝世.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4-14 15:24:5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5: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爱玲爱情故事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一个躺在藤椅上翻读杂志的中年男人。当他看到一篇小说时,才刚读了个开头,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他读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封锁》。
   胡兰成是浙江嵊县人,生于1906年。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赤手空拳拼天下。他原有个发妻玉凤,在玉凤过世之时,胡兰成借贷以葬妻魂,却四处碰壁。对此,胡兰成后来回忆说:“我对于怎样天崩地裂的灾难,与人世的割恩难爱,要我流一滴眼泪,总也不能了。我是幼年时的啼哭,都已还给了母亲,成年的号泣,都已还给了玉凤,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仁!”就是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只身闯世界的文人,在挣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价值观。所以在汪精卫为组织伪政府而四处拉拢人才时,他们看上了胡兰成。而胡兰成也不顾是非黑白地应允,成了民族的罪人。
   此时的胡兰成,已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正在南京养病。当他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期,读到《封锁》的时候,喜不自胜。文人与文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于是他立即写了一封信给苏青,对张爱玲的小说大加赞许,并表示极愿与作者相识。苏青回信说,作者是位女性,才分颇高。这更是让胡兰成对张爱玲念念不忘。不久,他又收到了苏青寄来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文章还有她的照片。他越发想结识张爱玲了。胡兰成回到上海之后就去找苏青,要以一个热心读者的身份去拜见张爱玲。苏青婉言谢绝了,因为张爱玲从不轻易见人。但胡兰成执意见,向苏青索要地址。苏青迟疑了一下才写给他——静安寺路赫德路口192号公寓6楼65室。胡兰成如获至宝。虽然此时,他是个有妻室的人,而且,是他的第二次婚姻。
  胡兰成第二天就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她住的赫德路与他所在的大西路美丽园本来就隔得不远。可张爱玲果真不见生客。胡兰成却不死心,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张爱玲拒绝他的到访,又自己亲自去见他,主意变得好快。其实早前,胡兰成因开罪汪精卫而被关押,张爱玲 曾经陪苏青去周佛海家说过情。因此,她是知道他的。于是,就这样见面了。
  真正见了面,胡兰成只说与他所想的全不对。他一是觉得张爱玲个子之高,二是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可怜相,不像个作家,倒像个未成熟的女学生。但他两人一谈就是五个小时。从品评时下流行作品,到问起张爱玲每月写稿的收入。对一个初次见面的小姐问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失礼的,但“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两人已有了知交之感,所以张爱玲倒未觉得胡兰成的话很唐突。胡兰成送张爱玲到弄堂口,并肩走着,他忽然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只这一句话,就忽地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了。“这怎么可以”的潜台词是从两个人般配与否的角度去比较的,前提是已经把两人作为男女放在一起看待了。张爱玲很诧异,几乎要起反感了,但,真的是非常好。
  次日,胡兰成去回访张爱玲。她房里竟是华贵到使他不安,胡兰成形容说,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的房间,就有这样的兵气。那天,张爱玲穿了一件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多年后,胡兰成对这些细节都有着清晰的回忆。此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但很快,他们恋爱了。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似乎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延续。胡兰成在南京办公,一个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不回美丽园自己的家,而是径直赶到赫德路,先去看张爱玲。两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语无尽时。但当时世人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觉得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汉奸,又有妻室,年纪大到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世人都觉得这样的爱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议,都是为张爱玲惋惜的。她却不觉得.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其实细细分析来,张爱玲本身就不是一个世俗之人,她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一个人。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只是把胡兰成当作一个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并不想到天长地久的事。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也许她只在乎胡兰成当下对她的爱,其他的,她都不愿多想。胡兰成的年龄比她大出很多,但这也许又成了她爱他的原因。
   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便容易对大龄男性产生特别的感情,所以,年龄问题也不是障碍。于是,她倾尽自己的全部去爱他了,就这样在世人诧异的眼光中相爱了。爱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因为胡兰成怕日后时局变动,自己的身份会拖累张爱玲。没有任何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出由胡兰成所撰。就这样,他们的感情有了一个踏实安稳的关系——夫妻。
  这一段时间,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间。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会一起讨论一些文学话题。而张爱玲的散文《爱》,在开头就说,这是一个真的故事。的确是真的故事,是胡兰成的庶母的故事。也许他是给她的创作提供灵感的吧。但,这样的时间,并不长。
  时间已经接近了44年年底,时局明显地在变动。日军在中国的势力已经江河日下。而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也有了危机感。有一个傍晚,两人在张爱玲家的阳台上看上海的暮色。胡兰成对她说了当下的时局,恐自己将来有难。张爱玲虽对政治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这个国,这一次是真真连到她的家了。汉乐府中有“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的句子。而张爱玲此刻是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两句诗的含义。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就是这样真实的期盼!但两人果真是要分别了! 1944年11月,胡兰成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那是一个时常有警报和空袭的时期。有一天,胡兰成在路上遇到了轰炸,人群一片慌乱,他跪倒在铁轨上,以为自己快要炸死了,绝望中,他只喊出两个字:爱玲!这个时候,他还是全心爱着张爱玲的吧。
  但胡兰成毕竟是个毫无责任感的人,来武汉不久,他便与汉阳医院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他不向小周隐瞒张爱玲,但又向她表明要娶她——只有做妾了。但小周的生母是妾,她的反应是,不能娘是妾,女儿也是妾。于是胡兰成又进行了一次婚礼,似乎全然忘了张爱玲的存在。而张爱玲对此一无所知。她给他写信来,还向他诉说她生活中的一切琐碎的小事。她竟还是那样投入地爱他。
  1945年3月,胡兰成从武汉回到上海。在张爱玲处住了一个多月。此时,他才将小周的事情告诉了张爱玲。她是震动的,因为她把自己对胡兰成的爱看作是那样坚贞不可动摇的,但又怎么会冒出来一个小周?此时,张爱玲的心已被刺伤了,但她仍是爱他的。于是她只有默默承受。两个人在一起,胡兰成倒是再也不提小周了。也许他就是这样一个只看见眼前的人。
  可惜,5月,胡兰成又回到了武汉。一见到小周,就有回家的感觉——他又忘了张爱玲了。
  时局大乱,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兰成末日也来了,重庆方面定会惩办他这样的汉奸。于是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果是姓张,只是不叫张牵或是张招,住在诸暨斯家。
   斯家的儿子斯颂德是胡兰成的高中同窗,胡兰成年轻的时候就曾在斯家客居一年。斯家的男主人已逝,是斯家主母维持生计。斯家还有个庶母,范秀美,大胡兰成两岁,曾经与斯家老爷生有一女。在这样的乱世中,斯家人安排胡兰成去温州范秀美的娘家避难,由范秀美相送。只这一路,胡兰成就又勾引上了范秀美。未到温州,两人便已做成夫妻,对范家人以及邻居也以夫妻相称。刚离开张爱玲、周训德的胡兰成,此刻又与范秀美在一起,可见他的滥情!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竟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这两个女人与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无论如何都只能是尴尬.因为怕范秀美的邻居对三人的关系有所猜忌,他们三人都是在旅馆见面的。一个清晨,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旅馆说着话,隐隐腹痛,他却忍着。等到范秀美来了,他一见她就说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但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就会好的。张爱玲当下就很惆怅,因为她分明觉得范秀美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象个“第三者”或是客人了。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美长得漂亮,要给她作画像。这本是张爱玲的拿手戏,范秀美也端坐着让她画,胡兰成在一边看。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忽然就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只是一脸凄然。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像”吧。张爱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么能不感伤?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真是天公应离情。她叹口气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再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此后的八、九个月时间,两人偶有通讯。张爱玲也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有一次,胡兰成有机会途径上海,在危险之中,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他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还问她对自己写小周的那篇《武汉记》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与范秀美的事,张爱玲十分冷淡。当夜,两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俯身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涟,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几个月后,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自此以后,这二人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胡兰成曾写信给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张爱玲没有理他,炎樱也没有理他。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将只是萎谢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吧,还有文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然而,还有后话。
  20世纪50年代初,胡兰成移居日本,与上海大流氓吴四宝的遗孀佘爱珍同居。而张爱玲也已离开大陆到了香港。胡兰成得到消息,曾托人去访她,但未遇着,那人便留下了胡兰成在日本的地址。半年后,胡兰成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没有抬头,没有署名,只有熟悉的字迹:手边若有《战难和亦不易》、《文明与传统》等书(《山河岁月》除外),能否暂借数月作参考?
  后面是张爱玲在美国的地址。胡兰成大喜,以为旧情可复,又以为张爱玲还很欣赏自己,便马上按地址回了信,并附上新书与照片。等到《今生今世》的上卷出版之时,他又寄书过去,作长信,为缠绵之语。张爱玲一概不回,末了才寄来一张短笺:
  兰成: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爱玲
  胡兰成一见,便彻底断了念头。至此,这段爱情是真真地谢幕了。
  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许真的并不重要。
  就象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4-14 15:35:3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7

主题

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军长

写诗而不被称为诗人是罕见 的福

积分
39081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09-4-15 06: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张爱玲遗作<小团圆>:不是彻头彻尾的怨毒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之出版,是否又一桩“被背叛的遗嘱”,势必会引发赞成反对的长久争议。即使在张爱玲生前,违反她的愿重刊她不满意的少作的事情,就一再的发生。在她成为文学史上的传奇之后,这多少令她难堪。以她的盛名,“全集”的阴影必然会一直跟随着,即使是肉身消亡很久以后。

  《小团圆》前半本(一至三节)乍读确实比较杂乱,太多的人物太多名字,泰半只有轮廓不及着色(香港的学校生活、家族关系),仔细看,即使换了名字还是张爱玲小说世界及她传记里的故人,那无比庞大的没落贵族瓜蔓亲(表大爷、《小艾》里席五老爷)。

  相较之下,后半部单纯、完整得多。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后半部也无法水到渠成。在家族繁杂的社交架构下,九莉与邵之雍的恋情,反而像是插曲。这是部自我反思之作,即是自剖,也深刻的感省了家族关系对女主人公人格与行为的长期影响。

  整部小说看下来,可以发现姑姑和母亲占的比重非常大,一开始就登场了。这里头的线索远比《对照记》、《私语》等多得多,也关键得多。甚至可以说题目“小团圆”不仅指男主人公间的处境,更是指女主人公与母亲、姑姑的关系──放浪周旋于外国情人间、自私的母亲对女主人公造成的长期压力(以她为负担,因而有立誓还钱之举);与之监护人般相依为命的姑姑的秘密恋情……。母亲、姑姑及家族堂表间奇怪的男女、女女关系,常态性乱伦,其实都远比张胡恋骇人听闻。

  相较之下,《私语》里被放大的父女关系、与后母的嫌隙,(也许因为写过了)都缩小得多。分崩离析的没落贵族,常态乱伦,自私自利的糜烂苟活,“小团圆”岂不正是最好的反讽?

  严酷的人际关系,在至亲之间,一定程度的决定了她的人格与行为方式。原该是大家闺秀的女主人公,个性显得冷漠阴郁。成年之后,把亲属关系切割得一干二净。母亲临终了企求见最后一面也不肯,因为账已用金子结清。而小说一开始,就和金钱脱离不了干系(外籍老师赠的钱,给母亲赌光了)。她一直被金钱逼得喘不过气来。

  处理那段情,以一种刻意贴近真实感受的写法,还是相当动人的。时时可见与胡兰成《民国女子》的对话,相较于后者的刻意把她刻画成超世脱俗、人间烟火气淡薄、敏悟的纯精神存在般的真人(以对应叙事人的证道、超凡悟真),《小团圆》明显是在去神秘化、去浪漫化,把两造都还原成肉身存在的俗人。

  小说里自辩:写过那么多爱情故事,没真正经验过似乎不好。这论证了何以不惜一切爱上显然不该爱的人,以致一度声名狼藉,彷佛负面认同了那不可思议的母亲。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伤害,甚至性的蹂躏──子宫颈都给弄断了──近乎不堪。张爱玲之前的文字似乎还不曾如此直白、具体的写过性,对于《今生今世》的虚无缥缈,毋宁是一大嘲讽。它造成的,当然不止是“失落的一年”,几乎失落了一切。只有母亲给予的长期伤害差堪比拟。而这两人都很会弄钱、使钱,“以人为资本”。

  虽然拒绝了胡兰成的神格化,但《小团圆》不是彻头彻尾的怨毒之书。作者努力超越传奇与伤害;而以文字重现爱还在的那过去的真实瞬间,时见暖意,有着少女的青涩。

  虽然那伤害已刻骨铭心,具体化为尔后在生命里突袭的“痛苦之浴”,隐痛,而人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般单纯。就小说而言,当然值得一读。比所有违反她意愿出土少作更有价值。一个比较完整的张爱玲的世界,一部冷酷的成长小说。

  (摘自美国《世界日报》 作者:黄锦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7

主题

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军长

写诗而不被称为诗人是罕见 的福

积分
39081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09-4-15 06: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爱玲有才有情,少了些大慈大悲,看过余华的“活着”,总觉得无法接受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才荒凉末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7: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玫瑰白玫瑰

( 凛 子)


有很长时间了,我什麽都不想写,也写不出来,人整个地陷在一种压抑中。有些人的作品,读了以后会让你产生共鸣联想,甚至会让你有一种冲动,觉得自己也能写点什麽。可读着张爱玲,我发现心里真正的感觉是,你什麽都不用写了,写出的什麽东西都是糟糕的,浮浅多馀的,甚至回过头看自己以前甚为得意的东西也会觉得不堪入目。 难道这也算是张爱玲的魅力之一?

    有个作家说,张爱玲为我们很多女人都活了一遍。这话乍一听,有点耸人听闻,但仔细一想,还真真的是那么回事。不管你是哪一类女人,你都能在张爱玲的人物中找到自己人生中某一阶段的某一种感受。

    我一直在想人太聪明了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人若把什麽都看得清清楚楚到底是幸运还是厄运。我记得,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妹那时正在谈恋爱,爱着一个我怎么看不起眼的男人。有一次,我爸问我,我便如实说出我的看法,并表示要把这看法对我妹说出来。我爸说了一句话阻止了我,“你还让她活不活了”。可当时也就是这句话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人的一生,该经历的就只能去经历,谁也不能避免什麽,谁也不能改变什麽,你迎面碰到的每一件事都是你不得不碰到的事。而经历本身就构成了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所特有的一辈子。很多张迷都不能明白,像张爱玲这样一个冷峻,把男女关系看得如此透彻的人怎么就栽在了胡兰成的手里?!我还听说王菲在决定嫁给李亚鹏时,她的好朋友都劝她三思,可她说了一句话(大意)我总要经历一回吧!

    张爱玲早早的就把人生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清楚楚,早早的就不再对爱情,对生活心存期待,这样的生活固然不会有什麽幸福感,但至少也不再会受到什麽伤害。试想,如果你在那种情窦初开的梦幻年纪就知道男人都不可信,都是那种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你还会爱上什麽人吗?如果你早早的就知道“世上没有一桩爱情不是千疮百孔”你还会去追求爱情吗?如果你刚刚扬起你生命的帆,你就相信人生是一袭美丽的长袍,爬满了虱子,你还会在意你的船驶向哪里在那里靠岸吗?

    所以人千万不要太聪明,也不要太明白。在什麽样的年龄就只知道只明白你该明白的那点事。要不中国人有那句名言“难得煳涂”,还外加一句俗语“傻人有傻福”呢。你早早的,把别人花一辈子都还不一定弄明白的事,一股脑地弄得一清二楚,那剩余的时间你做什麽?

    张爱玲说,大的人生是悲哀的,小的细节却是可爱的。所以如果你碰巧是那类聪明人,像张爱玲那样也是早早的就人生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那你就好了,你不用再去花时间去想那些大的人生悲哀,只须在小的细节里活着就对了。美酒,美食,美女,美丽的服饰,美丽的汽车,美丽的房子美丽的家具;聚会派对,打麻将,专注每天的工作;生孩子,养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那种被称为天伦之乐的乐。

    其实这就是普通人大多数人的生活,平谈乏味,但又充满了温情。

    张爱玲的书什麽时候读都不嫌过时,什麽时候读都能让你读出现代的气息。为什麽?因为她的笔一直都是停留在对人本性的解析上。世界千变万化,时尚后浪推前浪,但人的本性永远不会变,最多就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罢了。比如人的贪婪,怯弱,放纵以及放纵过后的失落……,还有爱管闲事。

    张爱玲说,凡是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计较些什麽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见“流言”第25页)她对人的弱点还是很宽容的,虽然有时候也非常的刻薄。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11-10 16:24:59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1-13 15:06 , Processed in 0.3623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