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余小贞

我是余小贞、越华63届毕业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265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378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2-3 1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瑞环被江泽民劝退的经过
«历史回顾» 2016-02-01,21:54:14 2002年中共第三代领导班子与第四代领导班子的交接,因江泽民的意外留任军委主席而众说纷纭,议论纷纷。对于李瑞环这位前全国政协主席、政治局常委会排行第四的政要在其中的角色同样传言颇多,2005年大陆学者李扬在华夏文集网撰文详细讲述了李瑞环被江泽民劝退的经过,幕后的种种交手。
前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
2002年时,中国第三代领导班子在吵吵闹闹中,已经到了决定第四代领导班子人选的时刻了,第三代领导班子的政治斗争,既有因为经济改革的不同意见而面红耳赤,也有因为政治改革的方向而发生的辩论,还有就是个人恩怨在里面起着错综复杂的纠葛。例如在第三代领导班子中,虽然江泽民、李鹏、胡锦涛对朱镕基的经济改革方式有很大意见,但李鹏、胡锦涛就是不表态支持江泽民,而李瑞环和尉建行也常常在投票表决时站在江泽民的对立面,也就是说在江泽民和其他常委发生意见冲突时,通常情况下只有李岚清偶尔投票支持江泽民;这种情况的发生,导致江泽民感到地位和权威受到威胁,便运用一切手段和能力来掌握党政军大权,在维护自己国家元首地位时不遗余力,并在必要时强行通过自己的主张;例如在镇压法轮功问题上,江泽民就是动用权力强行通过的,这一镇压行动确实没得到大多数常委的支持,虽然他们有的人私下未必反对镇压决定。在江泽民退休后,由谁来接班的问题上,其他常委认为应该由胡锦涛接班,但当时常委们都明白,江泽民一直存有废掉胡锦涛的想法,并为此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之所以江泽民这样做,并不完全是因为江泽民一直对邓小平心存不满,所以才反对邓小平安排下的政治遗嘱,更重要的是江泽民小瞧了胡锦涛,江泽民认为胡锦涛恐怕难以承担第四代领导人的角色,认为胡锦涛从信仰、从学识、从对待国家大事的思维和从权力角逐上,都是一个平庸之辈,所以在言谈举止中常流露出对胡锦涛的轻视;这一切被其他常委们看在眼中、记在心上,都明白胡锦涛接班很难过江泽民这一关。 其实从中国古代时,做一个皇储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角色,尤其是做皇储时间越长,那么其危险性越大,轻则被废为庶民,重则失去自由甚至生命,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中屡见不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树刘少奇为接班人后,刘少奇的下场很悲惨,而接着树林彪为接班人后,林彪又莫明其妙地死于“叛逃”飞机失事中,最后华国锋成为了毛泽东的接班人,可结果和邓小平交手没几个回合就彻底养老了,算是结果不错了;邓小平在逐渐掌握权力成为第二代领导人后,其改革开放的左膀右臂胡耀帮、赵紫阳,又先后从总书记任上被淘汰出局,赵紫阳直至临终都处于被软禁中,这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央政府有明暗两个权力中心的结果;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上任后,又因意识形态原因而和邓小平相左,要不是江泽民背后有陈云、李先念等老人的支持,江泽民的下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胡锦涛面对这些历史和现实,首先采取的战略就是中庸内敛,面对江泽民的打压一直保持低调态度,从不正面与江泽民交锋;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如果不能顺利接班,那么也要顺利退休,不能“毁”在江泽民手中,还有就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完成江泽民交给的政治任务,这些政治任务有时连江泽民都感到棘手,让江泽民没想到的是胡锦涛从没在这些政治难关中失手,加上胡锦涛在接班人的角色中清廉干净,严格要求家属和下属,不出任何丑闻,所以江泽民一直拿胡锦涛没办法;但由于胡锦涛从不与江泽民交锋,事事避免和江泽民发生正面冲突,以致让江泽民摸不透胡锦涛,也没有把胡锦涛放在心上;既然江泽民没有高看胡锦涛,必然认为胡不能胜任接班人的角色,加上又摸不透胡,对胡更加的不放心。第四代领导班子上任前,海外一直谣传曾庆红是江泽民青睐的接班人,其实江泽民真正青睐的是吴邦国,曾庆红与江泽民一样,都属于非常老道的政客,二人关系错综复杂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所以胡锦涛接班后才主动拉拢曾庆红。 江泽民与胡锦涛脾气性格截然相反,这也是江泽民小瞧胡锦涛的原因。众所周知,江泽民吹拉弹唱无一不精,也常在国外访问时显露一手,江泽民不仅精通俄语、英语,甚至退休后又开始学习第四语言,这一切都不是胡锦涛所擅长的,江泽民自然认为胡水平太差,却没想过国家元首不是艺人,多才多艺并不是成熟政客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江泽民是个外向的人,而且精于政客表演,尤其演讲起来滔滔不绝,而胡锦涛是个内向的人,与人交往表情并不丰富,属于心中有想法却从不表露,即使是自己构思的稿件,在公开场合也要照稿念,言行很拘谨,张扬的江泽民认为只有自己这样的政客才能领导中国,根本没发现内敛低调的胡锦涛腹内有乾坤;当然这也是胡锦涛不愿意让江泽民发现,毕竟锋芒毕露的胡将是一个被江泽民整垮的胡。张扬的江泽民没法掩饰对胡锦涛的轻视,甚至奇怪邓小平为什么找胡来接班,这让其他常委心生不满,因为其他常委常常在投票表决中让江泽民难堪,所以在胡是否成为江的接班人问题上,江再次被孤立。朱镕基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观点上,与胡锦涛的想法相差太远,但因为朱镕基对邓小平异常尊重和佩服,所以坚决执行邓小平的政治遗嘱,这其中就包括胡的接班;而李鹏和尉建行对江泽民非常不满,所以江泽民越不希望胡锦涛接班,那么二人越抬出邓小平来压江泽民;李岚清同样希望胡锦涛接江泽民的班;李瑞环是第三代领导班子中与胡锦涛私交最好的,而且双方政治观点比较接近,李的意识形态是中间略右,而胡是中间略左,但李瑞环对江泽民的不满常溢于言表,而胡锦涛对江泽民的态度则让任何常委都搞不清楚,不过李瑞环力挺胡锦涛却是最卖力的,这一切当然逃不出江泽民的眼光,所以江泽民利用胡锦涛接班来劝退李瑞环。 客观地讲,在中国没有几个人愿意退休,尤其对那些大权在握的政府高官来说。江泽民是否退休,决定着第三代领导班子成员是否退休,因为江泽民年龄已经到退休的红线上,如果江泽民要求不退或半退,那么其他常委也可以因此不退,所以第三代领导们在此问题上有些僵持,那么江泽民提出可以全退,其他常委们便也同意集体退休。至于中共中央军委在常委们一致表决集体退休后,突然要求江泽民留任军委主席,其实是因为江泽民不放心胡锦涛,如果胡锦涛成为第四代领导人后没有让江泽民满意,那么江泽民就会利用军委主席所掌握的“枪杆子”逼胡锦涛下台,这是后话,不在本文中细述。第三代领导班子集体退休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在七常委中,胡锦涛和李瑞环没到退休年龄,胡锦涛不退休是因为接班,而要求李瑞环退休也说不过去,这会被李瑞环认为是对自己的歧视,所以李瑞环以自己没到退休年龄为由,让集体退休的决定遇到最后一个难关。江泽民利用李瑞环真心希望胡锦涛接班的心理,向李瑞环讲明,如果李瑞环不退休,那么其他常委也很难退休,这样一来胡锦涛接班就不现实了。江泽民说服李瑞环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致,江泽民一定要全退,胡锦涛一定要接班;但江泽民最后留任军委主席一职,曾让李瑞环大为恼怒,认为江泽民不讲信用,耍了老常委们,而江泽民在2004年底彻底退休,终于让李瑞环不再生气。外界认为是江泽民逼李瑞环退休不假,但李瑞环是为了胡锦涛而退休却所知者不多;不过外界认为李瑞环身体健康的报道却与事实有出入,李瑞环因为政治报负难以实现而心情抑郁,加上江泽民有意的长期打压,心情不好影响了身体状态,国家领导人的健康状况属于国家机密,但这种机密毕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传,江泽民劝退李瑞环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李瑞环的身体状态;但退休后的李瑞环无官一身轻,身体变得结实起来却也是事实,现在的李瑞环已经没有了在任时的满脸皱纹…… 在第三代领导班子中,与李瑞环身体状况相似的是胡锦涛,胡锦涛是因为在西藏工作时的高原反应,导致身体健康程度不是很好,这曾经是江泽民不同意胡锦涛接班的一个公开原因,但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肯尼迪等在任上时,身体健康状况是出奇的差,却并没有影响这些美国总统的执政,有的总统甚至是属于既挽狂澜于不倒的角色,可见身体健康程度并不是决定执政水平的根本原因。不过江泽民在退休后有意无意的感叹接班人的身体,可见江当时仍然对胡锦涛不放心,为将来自己的计划留下伏笔。胡锦涛应该感谢李瑞环的是,当江泽民提出李瑞环的身体健康问题,足以使李瑞环退休时,李瑞环并没有在此问题上紧盯胡锦涛,相反为了能让胡锦涛接班做出了许多牺牲。所以笔者建议,那些希望接近胡锦涛而排不上队的中国政客们,不妨走一下李瑞环的家门!!! (荏苒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主题

3902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057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2-18 15: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争斗就是如此这般的翻来覆去,让人难以置信…
自觉调节生活 感悟正道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1496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365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2-19 10: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值得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1496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365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2-21 16: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谈】
奥巴马多情上演 东盟无情回应南海不关美国事
[table=100%,#ffff00][/table]2016-02-17 04:43:29 美国领导人奥巴马非常重视的美加州东盟峰会16日结束。据东盟国家与会者透露,美国曾试图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及中国和南海,并将美国规划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写入文件。但事实证明,东盟并没有在这些问题上“跟风”,美国的设想落了空。 综合媒体2月17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会上指出,包括南海问题在内的一系列地区问题必须以保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为前提,必须以和平方式处理。泰国总理巴育在会上也强调,《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在有关各方之间创造互信、解决矛盾的有效机制,因此,各方应当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框架内加速“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 报道称,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东盟不仅有自己的原则、规则和机制,更向美国释放出明确的信号:东盟需要地区的稳定、安全、和平、互信和发展。这次会议上,东盟向美国展示了一个团结的东盟,展示了东盟对加强团结的渴望,表明了东盟有能力、有信心主导内部事务,不需要外部介入强加规则。
中国在东盟地位根深蒂固 美国难挑拨
当地时间16日晚间,双方发表一份总计17点、每点仅一句话的联合声明。其中第五点明确表示,在区域架构中坚持以东盟为中心的东盟主导机制。这一表态实质性强化了东盟对东盟区域事务的主导权,排斥了“美国规则”。 谈到有争议问题,声明提出,坚持和平解决争端的立场,反对诉诸威胁和武力,坚持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坚持依照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保包括航海和飞越自由、合法使用海洋、畅通海上贸易等海洋安全,坚持非军事化和行为自律。 这一表述,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相一致。中方始终坚持,有关各方应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也一贯尊重和支持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自由。 在联合声明上签了字的美国,应当依照这份声明严格“自检”和“自省”,并以此约束今后的言论与行为。任何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行为,任何歪曲解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条款怂恿支持“仲裁”闹剧的行为,任何一边喊着“行为自律”一边出动军舰军机炫耀武力、制造紧张、推动南海军事化的行为,都将是对联合声明的违背。 在15日的会议开幕讲话中,奥巴马多次提及美国与东盟“在一起”。但会议结果表明,如果美国违背东盟作为一个地区组织的整体利益,如果美国不关切东盟最根本的和平发展需求,如果美国继续无视东盟内部的团结意愿,如果美国继续在南海问题上煽风点火、挑起事端,美国想靠与东盟“晒亲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只能是人在一起,心却未必。 日前,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曾发表社评称:“南海问题毕竟是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事情,东盟的态度是它参与同中国商讨地区和平,具体领土争议由有关国家和中国双边来解决,是为‘双轨制’。这一政策是实事求是的,如果美国想把南海纠纷变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东盟不会上当。” 社评还写道,美国地理上离得太远,重返亚太私心过于严重,政治经济都只想只赚不赔,这决定了它在南海问题上的号召力虚多实少。“请东盟领导人相对容易,但把南海这盆水也搬到加利福尼亚去,美国大概真的搬不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89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513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2-24 16: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谈】
时隔37年重要决策 街区制引舆论场热议
2016-02-23 03:30:20 北京时间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份红头文件称,不仅“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围绕这份文件“拆除小区围墙”的要求,赞同者有,质疑的声音也有。有人疑问: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还有人冷嘲热讽,认为中央推广的街区制无助于疏解城市交通拥堵,这么干是拍脑袋做决定。近日,中共喉舌党媒《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中央要求拆除小区围墙,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文章称,这份文件,全称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它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该文特别强调了现有城市路网的诟病,社区封闭和拥堵的宽马路造成了城市的不宜居和失活。
中共党媒称“街区制”是中国未来城市方向
文章还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拆掉围墙的街区制正是破解城市拥堵的良药。为应对交通拥堵难题,不少国家正是通过发展小街区,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使城市路网稠密,四通八达,从而达到“治堵”的目的。 文章最后称,街区制之所以会有这一优点,关键是它具有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最常见的街区制是,楼上住人,属于私有空间;下面做生意,属于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被激活的还有社区活力。中国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如南方一些城市的骑楼,就是典型的街区制,居民们往来密切,邻里关系融洽,而在一些大城市高大上的封闭式小区里,小区居民往往互不相识,甚至一个楼层的邻居都从不打交道。推广街区制带来的更多公共空间,将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告别冷漠的围墙,给整个社区带来生活气息,逐步建立熟人社会,这岂不会给居民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而在最高法的新闻发布上,面对《南方都市报》记者关于“是否已经征求民意”的提问时,最高法民审一庭庭长程新文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形成过程当中,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来制定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法律,同时也领导司法机关来执行法律。”程新文还称,已经向“有关部门”征求了意见。 中共海外喉舌《环球时报》对此发表了一篇评论,表现了支持的态度。评论称,街区制不仅是全球城市的主流做法,它在中国也不是新事物。中国城市居民区过去大多是开放的,如北京的胡同以“条”相隔,上海的弄堂亦很类似。北京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开的方庄等大居住区也总体是开放的,内部区隔的子小区都不大,整个居住区内有多条公共道路。封闭社区与中国的“院墙文化”可谓一脉相承,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政府机构不少是开放的,没有院墙,大学总体上与城市融为一体。中国肯定是世界上院墙最多的国度之一。 同时,中国网络上的冷嘲热讽不绝,有网友称,“‘街区时代”要来了吗?这不是拍脑袋决定,是拍屁股决定好吧?”还有网友称,“所有小区允许社会车辆进入,这种算不算扰民,陌生人进来,下边小贩成灾,又要劳烦城管大队了。” 另有评论人士指出,这项文件的初衷在于缓解大城市极其严重的拥堵现象,旨在用小街道缓解大道路上的压力,但是,未经过科学调研和深度分析的决策显然是不严谨的,在没有给出可信性研究报告和调查数据时,并不能确切的认为“街区制”符合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 不管是建立熟人社会还是分化主干道压力,都忽视了现今社会的经济、人文素质、文化等没有跟上文件的初衷和设想,而一旦出现失控局面,当局的配套措施和管理没有跟进,势必会拖累大城市的治安、管理和经济。如果引用微博上网友的话就是,“效法大唐夜不闭户的做法,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被适用,太过相信社会自然人的自觉性,会有物极必反的效果,如果真的失控,那么最高兴的应该是小偷们和中国的停车收费管理员了”。 梳理资料发现,街区式住宅其实并不神秘,也并不新鲜,在老一点的城区,都可以见到这种上层住人、底层经商的格局。这实际也是近代城市化的最初形态。西方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临街商用房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街道两旁融商业和居住功能与一体的建筑格局便应运而生,渐渐地就发展成了传统的街区。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美国纽约。 另有观点称,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大地块,大项目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而街区式的小区块、小项目,还有底商这一块蛋糕,无疑可以刺激开发商的积极性。盘活了房地产,也等于挽救了地方政府的GDP和土地财政。无论怎样,把小区再变回街区,似乎是未来大势所趋了。从城市规划角度确实该拆围墙;打散自然村组织化隐患链条。这些年房地产经济的一个客观结果是达成了社区权利的物理分割,业委会的法律地位阻碍了街道居委会对居民生活的全面干预。 但较为普遍的情况是,中国的业主已经支付过70年土地出让金的商品房小区,把内部道路公共化为城市道路,显然是违约行为,如果不经业主同意,或者业主同意后没有获得物质上的补偿,显然会有“阻力”,会引起一场新的利益博弈。 更有较为担忧的看法指出,街区制后,小区保安物业作用相对弱化,需要引入大量的社区警力巡逻来维护街区的安全,并且需要很多的社会资源来维护各种道路、绿化还有其它公共资源。所以,物业费相对弱化并且无关紧要,而街区的维护需要房产税做保证,房产税使用于街区,维护整个街区。 (墨旋 撰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76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025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2-25 17: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舆论场:“拆墙”背后的公权力傲慢
2016-02-24 21:14:22 两年前,《拆墙》是中国大陆关于移动互联网革命的一本畅销书;最近这两天,“拆墙”是中国国内最火的话题。
事情源于中共中央在2月21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的条目,引发舆论热议。新政策本是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行“街区制”,目的是在城市路网中增加更多的“毛细血管”来缓解拥堵。然而,“拆掉小区围墙”、“内部道路公共化”等字眼击中了人们的敏感神经,让话题的焦点转向了“公平”。大陆多家网络平台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网友反对“拆墙”,主要的理由集中在“安全没保障”、“花钱买的车位被占了怎么办”等担心。还有网友高呼:“先拆政府机关的墙!”
推行“街区制”的本意是要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不过很快,舆论的焦点从“公平”转移到了“违法”。经济学家马光远发表文章《拆掉的是小区围墙,毁掉的是对法律的信仰》,指出《物权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很明白,“现有的封闭小区的一切共用部分都不属于公共财产,而是全体业主的私人产权”,新政中提出的“拆墙”,直接违反了“没有任何歧义的法律”。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网友加入到“违法”的声讨队伍里,“公权力的傲慢”又一次被人提及。面对炸了锅的舆论,官方的反应还算迅速。2月23日,国家发改委城市规划专家在媒体上发声:并不是说所有的封闭式小区都要拆围墙,还是要根据实际的交通状况个案处理;一些本身规模就不大的封闭社区,对交通影响不大,可以保留;涉及和《物权法》冲突的部分,也会与业主协商解决,有补偿,不会野蛮拆墙。《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六问小区拆围墙:谁有权力这么做?打开后安全吗?》,强调中央的这份《意见》“并非拍脑袋之举”,同时还讨论了“开放使用小区道路如何补偿”等具体问题。24日,住建部也在其官网上发表文章,提出在新政的理解和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中的“逐步”二字,“不是‘一刀切’,也不是‘一哄而起’,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拆围墙’”。 这一番“着火”到“灭火”,连《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都说,“政策公布之前,最好有完整的舆论应对预判和预案”。尽管又一次暴露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足”,但在各种解释出台之后,公众“强拆”的顾虑算是有所打消。 然而,“公权力傲慢”的阴影却并没有随着“灭火”而散去。“侠客岛”在其文章里分析中国封闭式小区形成的原因时,居然认为这种现象肇始于曾经的机关大院,人们对于封闭式小区的青睐带有“权力的优越感”,所以拆围墙实际是“拆‘心墙’”,“让城市回归自由、平等的市民社会”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可文章作者似乎忘了,中国的城市除了北京,有多少地方存在数量庞大的“从生到死一条龙”式的大院?又如何能将“权力的优越感”“遗传”给住宅小区?导致各地住宅小区面积越来越大的原因,分明是地方政府大面积卖地获取土地出让金、开发商大块拿地压缩开发成本;把小区围起来,一方面是物业管理成本控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开发商“安全舒适、环境优雅”的卖点。大规模的封闭式小区原本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思路与开发商的逐利行为“合谋”造成的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现在转向“街区制”本是一次“拨乱反正”,却在拆墙的关头不去追究以前的粗放发展模式,反而把板子打在人民头上,这样的“道理”满脸写着“傲慢”。更加阴影难消的,还是“违法”的争议。大陆最高法院23日举行的发布会,本来的主题是精心准备的《物权法》22条司法解释,没想到正赶上“拆墙”的热点话题,媒体的关注点基本不在那22条“生不逢时”的司法解释上。对于记者提问“拆墙”是否违反物权法,最高法的回应是“《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作为人民法院,我们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含糊其辞的“打太极”,而资深媒体人“西门不暗”发微博称,最高法此举“大意是目前这个政策不合法,有待立法机构将它合法化。”大陆媒体则解读“这话回避了拆墙是否违反物权法,但立法法治化的意思就是有关政策规定,得看立法机关咋办,立法机关办了,法院才知道咋办”。 有记者继续追问:一般来说,法律有修正案或者草案的时候,都会有前期的征求民意,中共中央出台的这个意见,前期有没有经过民意调查?最高法回应:“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有规定的程序,包括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包括向有关部门,也包括人民法院。”可实际上舆论的感觉是,《意见》很难称的上征求过“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作为一个与现行法律存在冲突的文件,颇有“倒逼”立法的嫌疑。有国内法律学者认为“这个和依法治国也是不符合的”。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在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西方民主如同去西餐厅吃饭,可以点厨子,但不点菜;中国式的协商民主如同去中餐馆吃饭,不点厨子,但是可以点菜。这里的“菜”,指的就是公共政策。推行“街区制”本是一道城市管理的“好菜”,但却在如何“拆墙”的问题上变了味。大陆官媒强调“改革没有旁观者”不假,但拿着“为公共利益牺牲一部分私人利益”作为借口忽视程序正义,不仅与依法治国的理念相悖,更是对协商民主的破坏。拆小区的围墙之前,更须先拆掉“‘我说你服从’的单向权力逻辑”。 (流火 撰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89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513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2-27 1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区拆墙恐惧”拷问中国政府心态 (网上谈)
2016-02-23 19:32:27 编者按:中共中央日前出台文件表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此文件引起舆论场的高度关注即突然降临的文件激发了普遍不安全感。对此FT中文网公共政策主编刘波撰文指出小区拆墙并不能很快的提升城市文明,提升城市文明更应该提升政府的法治意识,提升政府的开放心态。(文章原标题为“小区拆墙”恐惧拷问中国城市文明)。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一夜之间,一条城市规划方面的中央文件,在中国舆论场中引发了爆炸式的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表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公众纷纷猜测,这是不是意味着已建成的小区要“拆墙破院”,而这势必影响居民生活。这个突然降临的文件激发了普遍不安全感,一种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开始蔓延。
只有破解政府的法治意识的拥堵才能真正提升城市文明
从原理上来说,如果是在一个现代的法治社会中,是建设封闭式小区还是开放式的街区,应该由企业自行决定,由市场上的购房者来进行自主选择,政府为了公共政策目的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但一定要保证合法公平。固然,在西方城市,街区制是很流行的做法,但也存在着封闭式的小区,二者并行不悖。理论上,在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国家,万一封闭式的住宅区的确造成或加剧了拥堵问题,损害了公共利益,政府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对其内部道路进行征收,并给予公正合理的补偿。甚至,私人土地所有者可以和周边居民达成协议,由后者购买土地的通行权。总之,在产权明晰和法治化的情况下,面对安全生活与交通方便等不同诉求,政府与私人之间,私人相互之间,都可以通过博弈达成各种解决方案,并根据现实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虽然中国实行土地公有制,所有城市土地都是国有土地,但是,从所有权可以衍生出其他物权,即使在土地公有制下,只要这些物权的权利边界和权能可以明晰,问题同样是能够解决的。在此,我们不妨从法律角度来考虑一下,封闭小区与拥堵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如果这个矛盾确实存在而且很严重的话。 当前,根据中国法律,划拨和出让是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两种主要形式,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费用很低,或者是无偿的,而出让方式则支付了土地出让金。这份《意见》中提到的单位大院,很多是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而住宅小区,则几乎都是以出让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这两种情况,应该区别看待。 北京等城市存在的单位大院,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物。计划经济的特征是低工资和高保障水平的结合,单位大院虽然解决了很多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但也造成机制僵化、公共空间无人维护、个人自由受限制等问题,在行政主导的分配中,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公现象,并不被居民满意。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下,单位大院日益不合时宜,许多大院居民也摒弃了这种生活方式,而愿意购买商品房,选择更自由和高品质的生活。同时单位大院的存在割裂了城市空间,在车流增多的新现实中,加剧了交通拥堵。而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根据法律,划拨的土地政府是可以根据需要收回,从而解决拥堵问题的。所以,“打开”单位大院,既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也不会损害公共利益,这一决策是应该支持的。 (中原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76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025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3-8 02: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tr][td]
美军屡闯南海 中国反感容易反对难
2016-03-07 04:35:12 美军“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日前进入南海,尽管该航母战斗群被相当数量的中国舰船前所未有“包围”,中国外长王毅访美期间甚至对美国下逐客令称:不希望再看到美国军舰、战机来到南海,但从军舰闯南海到轰炸机飞临南海,再到航母战斗群出现在南海,美军动作屡禁不止。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哈里斯(Harry B. Harris Jr.)日前在华盛顿国际战略及研究中心发表讲演时表示,美军的南海巡航将继续下去。 是什么让美军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出现在南海?中国为什么没有对美军进行强制驱逐?美军出现的法理依据何在?美国宣称的航行自由到底是什么?中国阻止美军到南海是否明智?根据美国国务院已经公开的文件,美国实施“航行自由项目”旨在在全球范围应对六大类“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所谓“过度海洋主张”(excessive maritimeclaim),即反制沿海各国对海洋的“过度利益诉求”。也就是说尽管美国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约国家,但是一直打着维护公约的旗号实施航行自由。在这一点上尽管中国认为美国存在霸权作风,仍然无法阻止。
美航母编队现身南海
首先,南海的性质不清楚。南海看似是中国声索的内海,实际上目前中国在南海的主张并不清晰,中国一方面并不主张在南海拥有全部主权,但是也没有说清楚哪部分是中国的。这就意味着,在岛礁领海专属经济区之外的地域是公共海域,即便美军派出军事武装也并不能受限制。其次,中国关于领海内外国军事船舶及飞机“无害通过”的国内法律规定和公约并不完全一致。 “无害通过”是一项古老的海洋法权利,于1982年被正式写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根据公约第二部分第三节,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情况下,外国船舶可以“迅速地和连续不停地通过沿海国的领海而无需事先通知或取得沿海国的许可”。然而这里只对“外国船舶”作了总体的规定,并没有区分军事船舶和民用船舶。因此在军舰是否有无害通过权的问题上,各国就产生了分歧。美国主张军舰只要满足公约第18条的规定,完全停止一切军事功能(如停止火控雷达运转)而只保留航行能力,就可以在不通知沿海国的情况下实施“无害通过”。中国等20多个国家则主张,军事船舶的“无害通过”需要预先批准和通知,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法。 也就是说,在无害通过这一点上,中美各国存在着解读的不同,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分歧,而并非是中美两国的分歧。中国采取可以根据的《领海及毗连区法》第十条,“令其立即离开领海”,对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损害要求其自己负责。更进一步的,中国也可以依照美国的标准如法炮制,定期“无害通过”美国的领海区域。但是只要美国想来中国并不能阻止。唯一能够做的努力是如何避免相遇时发生冲突,目前已有的《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协定》比较模糊,这也是中美在探讨“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原因。总之中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军来南海的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让美军来得安全的问题。 第三,在南海除了公海、领海,另外一种的地域概念就是低潮高地。岛屿和礁石在高潮和低潮时都是露出水面的,然而低潮高地仅在低潮时露出水面,在高潮时则没入水中。公约第13条规定,低潮高地若在大陆或岛屿的12海里之内,则低潮高地周边的12海里也是领海;反之,则没有领海;人工建造的岛屿是没有领海的。在南海地区,这种岛屿、礁石和低潮高地相间分布、距离不一,因此,中国正处在人工吹填或其他作业的低潮高地和岩礁,不论在地理上还是法理上都是很脆弱的,并非美军不能前往的禁区。如果中国激烈应对必然面临澄清“主权拥有与否”的质问,若中国没有领土到岛礁的用意大可以用低潮高地的标准来对待岛礁,但是目前中国的模糊策略让外界怀疑中国可能将新建的人工岛打造为具有领海的岛礁。在中国没有做出明确表态之前,美军仍然有可以发挥的空间。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第60条,中国可以在低潮高地上设置的人工岛及其他设施周边划定500米的安全带,并部署必要的力量进行保护作业;当美军驶入12海里时,中国的舰只跟踪并根据公约第60条第4款,表明自身正在以适当方式保护该设施,建议美军舰只改变方向以免发生碰撞。总之,依据公约中国完全可以有事先削弱美国行动的法理基础,但是并没有不让美国来南海的绝对制衡权力。在这一点上中国能做的是如何应对,而非阻止。这不现实,更容易让外界误认为中国是大国门罗主义。对于美军到南海中国有不舒服和反感的权力,但是没有反对的权力。 (陆莲 陈清来 撰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1496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365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6-3-8 03: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tr][td]
«中国首曝:美进入华空域后曾认怂道歉»
近年来,美国奉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其军事等资源向该地区倾斜,甚至亲自走上前台,频繁地在中国南海和东海挑事。然而,这未能对中国安全造成挑战。中方近日透露,美国B52进入了中国相关空域后曾来向中国道歉。并称反制美国中国将继续见势而行,南海岛礁建设目前绝不会停止。 综合媒体3月7日报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中美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美军为了增强在亚太的优势,制定以威慑和击败中国的“反介入”实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军事战略,频繁地在中国南海和东海挑事。就此,相关事态,中国专家尹卓在记者会上表示: 记者:美国一直宣称F—22是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中国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发现并监控F-22,这一举措本身也证明了中国在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实力。此外,关于南海岛礁一直争议巨大,越南等国在南海不断攫取利益,这种局面是不是给中国未来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带来了现实困难? 尹卓:南海防空识别区设还是不设,中国主要的根据就是两条,第一个是国外对中国的威胁,在南海空域里面,中国的正常航行、世界民航组织民航飞机飞行、另外一些和平飞行活动,是不是受到了威胁,如果受到威胁,设立防空识别区的需求就会增大。 第二,中国对威胁认定以后,是否有能力去维护防空识别区,如果设立了就必须要有各种手段发现判别,然后进行有效处置,这样设防空识别区才有意义。目前在南海,首先是还没有认为南海已经对中国空中构成重大的挑战和威胁,比如说最近美国和日本进行大量飞行,这些飞行都在公空,没有对中国安全造成重大挑战,虽然美国B52进入了中国相关空域,但是进入空域后美方来道歉。
中国轻松捕捉美战机 美南海现心虚
另外美军驱逐舰进入中国领海,采取所谓“无害通过”的办法,无害通过在国际法角度还没有定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是否允许各国的军舰和军机,特别是军舰进行无害通过没有定论,目前为止,当然中国是不允许所谓无害通过的,但是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坚持无害通过权,所以世界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公约》没有定论。中国采取逼离、跟踪、记录、提出外交抗议等等行动,外国船只无害通过时雷达不开机,直升机、舰载机不起飞在领空方面没有无害通过的问题。现在美国其它的飞机还没有对中国的领空提出这样的挑衅。 另外在南海岛礁的建设方面,中国预见到在南海岛礁安全上受到挑战,我们采取上述应对是适当的。特别是从马航MH370事件出现以后,中国痛感在南海的搜救力量,靠前部署力量很缺乏,一方面是搜救飞机不能及时赶到,距离太远,所以中国必须在南海岛礁上建机场,使得飞机能够就位。 第二,中国的搜救船舶,主要是交通部搜救中心派出搜救船舶,现在的基地设在海南岛,有的值班船是放在西沙,但是即使从海南岛和西沙赶到当时MH370出事的地点,航行两天到三天,时间太晚,所以中国正在中国岛礁建机场建码头,使中国的一部分搜救力量能够靠泊,靠泊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搜救力量构成中,世界各国海军的船舶和飞机,这都是主要的搜救力量,因为地方不可能维持一只庞大的搜救力量,海难和空难很多年发生一次,可一旦发生就很严重。平时没办法养一大批人和舰船、飞机,这是花钱的事。海军在南海的存在就是维护国家利益,需要中国在那建机场建码头,部署雷达,对南海的空运有比较好的监视,今后中国认为需要设南海防空识别区中国就有手段,雷达发现目标马上就能起飞处置,到那儿鉴别看看是不是发生类似事故,对民航机的飞行构不构成威胁等等,这些工作可以做。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看到这种需要。 F-22潜入东海防空识别区 解放军反应迅捷慧眼识“机” 记者:美国把中国视为最长远的安全威胁,采取了种种举措来应对。比如说前一段时间F—22进入中国的东海被发现,是否意味着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失去了相应的作用,或者说恰恰相反,因为中国发现了F—22,所以证实了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是有作用的。尹卓:可能是第二种可能性更大,第一种结论下的并没有根据,东海防空识别区并不是中国的领空,是公空,是国际空域,在领海以外中国有中国的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没有主权,有管辖权,但是在公空没有,领空以外全部都是公空,任何国家都可以自由地飞行。从这个角度讲美国的F—22没有进入中国的领空,而是在国际空域飞行,中国不能采取一些更激烈的措施。中国能做的是发现、记录、伴飞,如果有威胁提出警告,甚至如果对方向中国领海或者领空飞行的话,中国可以逼离对方,但是仅此而已。如果对方没有采取实质的行动,我们不能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所以中国采取伴飞行动。 此外,中国能够发现F—22这种高隐身目标,这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来说就是巨大的成功,说明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置,中国是有底气有能力的,如果设立了东海防空识别区,却发现不了也管控不了,没有能力维护航行安全,那么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权威,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就是打了一个空炮弹。因此,中国发现了F—22且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说明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是合理的,中国是有能力的,采取什么措施,因中国判断当时的威胁而定。记者:从总体趋势看,在东亚或者说中国周边地区短时间内很难爆发与中国相关的大规模战争,在这种总体态势平和的情况下,为什么民众对于军事话题的关注度反而持续走高? 尹卓: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有所变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美国和它的一些盟友越来越把中国看成威胁。美国战略研究界在去年下半年进行一次大讨论,争论非常激烈,讨论俄罗斯方向、欧洲方向、中东方向和东亚方向到底对美国的威胁主要在哪儿,军费主要投向哪儿,军事力量主要使用方向在哪儿?他们得出来的结论是:从长远来看,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长远的、潜在的威胁,对美国安全利益威胁最直接的最紧迫的现在是俄罗斯和中东问题,这种判断形成以后,基本上在美国国内战略研究界和美国政府包括军方人士已经取得大概的一致,因此中国作为美国最长远的“安全威胁”这样一个定位,使美国在中国周边安全问题上投棋布子,钓鱼岛问题,今后可能还有台海问题、南海问题都在不断升温,这是美国有意制造出来的。 另外,美国进行了研究,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很重要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过去美国抑制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多有利条件,比如最惠国待遇、人民币贬值问题、人民币计价不合理、重商主义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看来,人民币已经开始升值,升值范围比较大,但是美国的贸易赤字没有任何好转,最惠国待遇优势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这个基本不存在了等等。美国遏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取代美国成为全球GDP第一的国家,这个势头美国没有办法从经济手段来扭转,那么美国现在考虑用军事手段来给中国制造麻烦,用军事安全问题来迟滞中国的发展。美国和中国的综合国力比较,各个领域内,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意识形态再加上军事,美国优势最大的是军事,中国的军事较之有较大的差距,美国想用它的军事优势对中国的短板。 基于这些原因,主要外部原因造成的,中国安全环境有严峻化的趋势,这种严峻化的趋势让中国民众对军事问题非常关注。当然还有一个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现在投资比较高,新武器不断涌现,使很多军迷或者对中国安全、对中国军队建设比较关心的网友朋友对这个非常关心,有很多很专业的评论,也使军事问题在媒体关注度越来越高。 (牧笛 综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主题

876

帖子

3006

积分

连长

积分
300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6-3-8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政客们的心态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中国在经济和軍事上的崛起,他们便坐立不安,烦躁不可终日。。。。。。他们时常标榜自己的人权与平等,看看美国近年来发生的警察对待黑人的所为以及处理华人警員的事件,足以暴露出他们的所謂文明平等的丑恶嘴脸。。。。。。美国是西太平洋的域外国家,窜到中国家门口闹事还如此理曲气壮——十足强盗的横行,十足一条妄图撹渾南海的臭不可闻的撹屎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0-28 18:36 , Processed in 0.3578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