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邻家小妹

寻台山一中“六四秋初(4)”班老同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14 0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生的道路上(之七) 

在人生的道路上(之七)

李江帆

第三节 春华秋实fficeffice\" />

  30年来,我在学坛上努力耕耘,研究成果由少到多相继问世。截至200911月,我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人民日报》,以及伦敦的《服务产业杂志》等中外报刊上发表论文363篇,出版著作8本,共589万字;获全国性和省级学术奖23项。在国家和省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并取得显著进展。

我的一些研究成果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被《新华文摘》、《经济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和其他学术论点汇编刊物转载或摘要。我提出或定义的一些第三产业经济学范畴和观点,诸如服务产品、服务消费品、非实物劳动成果、非实物使用价值、第三产业就业方程,以及服务分配的市场和非市场分配方式等,引起了经济学术界和决策部门的兴趣,被一些研究机构、论文、著作、教科书引用、使用或转换使用。

为了充实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设置,我从1987年起开始培养第三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从1997年开始培养第三产业研究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方向的\" w:st=\"on\">方向的ersonName>博士研究生。

李江帆教授与他指导的毕业博士生在中山大学合照(2006)

左起:顾乃华博士(03级)、孔云龙博士(01级)、毕斗斗博士(02级)、李江帆教授、胡霞博士(03级)、陈菲博士(02级)、李美云博士(01级)

  1989-1990年,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英国雷丁大学、剑桥大学作高级访问研究,在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生研讨会上作了中国服务业的专题报告,参加了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年会,还被特邀参加了日内瓦第6届国际服务经济研讨会,在会上作关于中国第三产业的学术论文演讲。

李江帆副教授在日内瓦服务业国际论坛作关于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演讲(1990,日内瓦)

1993年,我被选为广东省高校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94年,我被广东经济学界的年轻朋友们选为广东青年经济研究会会长。1996年,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访问。20032005年我两次应邀作为访问研究员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作为期三个月的短期研究。2004年起任中山大学“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基地服务经济与管理项目首席专家。

李江帆教授在新加坡政府贸工部作CEPA对粤港经济的影响的演讲(2003 新加坡)

李江帆教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作广东旅游业发展对东南亚的影响的学生报告(2005,新加坡)

  2006年,我应邀在纽约“21世纪的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教学”国际研讨会作演说,介绍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进行的服务经济与管理教学与研究情况。

李江帆教授在纽约“21世纪的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作中山大学服务经济与管理研究演讲(2006 纽约)

李江帆教授在东京财产权、社会公平与正义国际研讨会作演讲(2008.4 东京)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当年我顶着种种压力完成的《第三产业经济学》问世后,得到学术界的较高评价。19916月,该书获得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评奖委员会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同志认为,该书以崭新的结构体系、清新的学术观点、严密的科学论证和自成一派的理论逻辑,在我国经济研究领域开拓了第三产业经济学。它以服务产品的运动为研究主线,构筑起一个逻辑严密的第三产业经济学理论新体系;它以严谨的态度将政治经济学正确地应用到第三产业领域,探讨、概括和解释现代经济生活中涌现的以服务业为中心的一系列新问题,补充、丰富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它透过纷繁复杂的第三产业经济现象,从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两个角度,系统揭示了第三产业经济规律。这不仅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经济科学的建设,也起着有益的推动作用。

李江帆领取中国经济学最高学术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1.6. 北京)

右起:薛暮桥、马洪、陈岱孙、刘国光、孙尚清、张卓元、李江帆

 

1991年初,几乎是在《第三产业经济学》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同时,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决定,由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同志牵头研究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问题。1992年春,国务院办公厅电告我,调阅《第三产业经济学》和我关于第三产业的一批论文、资料参考。主持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决定起草小组工作的罗干同志阅后,很感兴趣,邀请我到北京和他面谈。1992430 日,我在北京中南海拜会了罗干同志。他和我单独谈了一个下午,认真听取了我对第三产业的划分、发展趋势和政策问题的一些意见,并对我的第三产业研究提出了殷切希望。

李江帆教授应国务院秘书长罗干邀请赴中南海商讨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大计(1992)

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一位副司长告诉我,中共中央、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决定,吸取了我关于第三产业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后来我对比了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和正式稿,发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第三产业的经营对策、价格体系等方面,有一些增加或改动的提法与我的一些论点很接近。

1992年9月,国务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研究课题组按国务院秘书长的提名,邀请我飞赴北京,再进中南海参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中国第三产业的研究报告座谈会,听取了我对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目标、分工和重点的意见,并把《第三产业经济学》列为第一项参考文献。

李江帆教授(右2)在中南海国务院假山会议室参加第三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1992.9.12)

2002年,我应国家计委邀请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全国计划系统服务业研究班上作发展第三产业的专题讲座。我还多次参与地方政府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研究、咨询和培训。先后在广东、广州、佛山、中山、珠海、东莞,沈阳、山东、内蒙等地主持多项服务业发展规划项目,推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2004年主持完成的“广东省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转化为省政府2005年1号文件《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对推动广东省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李江帆教授应国家计委邀请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全国计划系统服务业研究班上作发展第三产业的专题讲座(2002)

  当我努力为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应尽之力的时候,祖国和人民给了我莫大的褒奖和荣誉。1992年,我被广东省政府同时授予广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和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务院批准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我获得广东省首届12位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的殊荣。2006年,我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饮水思源。每当我回想我由知青到教授的成长经历,我对在清贫和压抑的环境中含辛茹苦地培育我长大成人的父母亲和外祖母,对培育我成长的母校,对谆谆教诲和热忱扶掖我的师长们,对一直关怀我成长的祖国和人民,总是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值得我高兴的是,我并没有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待续)

南方日报1988年7月24日报道《金子终究会闪光》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09-12-29 14:33:3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14 01: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生的道路上(之五)

在人生的道路上(之五)

李江帆

三、学科体系

fficeffice\" />

  我撰写的《第三产业经济学》试图以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学科地位,构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从研究对象上说,第三产业经济学是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它研究的行业范围是第三产业;研究的课题是此领域的经济问题;研究的主线是服务产品的运动。第三产业经济学这一研究对象的确立,使它构成一个独树一帜的新体系:一方面,它区别于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政治经济学体系;另一方面,它又区别于主要以物质财富在“非生产领域”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为研究主线的“非生产领域经济学”(苏联),或是其他无研究主线的服务业经济学。服务产品的运动成为贯穿学科体系始终的主线,这是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第一个新特色。

  从方法论上看,第三产业经济学采用的五种研究方法也有其特色:一是矛盾的共性、个性分析法。既论证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共性,以挖掉将第三产业入“另册”的病根,扫除发展第三产业的思想障碍,又揭示第三产业区别于第一、二产业的特殊个性,以有的放矢解决第三产业的特殊矛盾,制定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和对策。二是动态分析法。将经济发展同第三产业的演变联系起来,在运动、变化中研究第三产业的演变规律,以动态的观点分析第三产业生产的“运动形式”的产品和财富。三是科学抽象法。重点研究第三产业中主要的、本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经济现象——服务产品与服务部门,舍象掉现实第三产业中次要的、非本质的、与第一、二产业相类似的经济现象,如混杂于第三产业中的实物产品及其生产部门。四是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反映第三产业运行机制的规律性的数学模型,在动态上寻求第三产业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佳规模,揭示促使供求平衡的服务窗口和服务员的最佳配置以及价格水平等规律性的东西,预测服务生产和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数量依据。五是系统方法。把第三产业放在系统联系中,以整体性、综合性和层次性等观点对它进行考察。

  从学科地位上看,第三产业经济学是对第三产业领域各部门经济学的概括和总结,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丰富、补充和应用,又是经济学体系内外相关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它将传统政治经济学原理应用于第三产业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产品及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概念,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的原理,两大部类理论、再生产理论和积累理论,还在第三产业的宏观规模、供需平衡、分配机制和水平、消费功能和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上,补充了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也是第三产业经济学的新意所在。

四、理论基石

  我建立第三产业经济学是以非实物产品理论为理论基石的。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其一,服务产品理论。长期以来,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将产品局限于物品范围内,由此否认第三产业中存在着不以物品的运动为主线的服务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我抓住必须突破传统的产品观念这一关键,系统地阐发了服务产品理论。首先,从实物与非实物的区分入手,论述了不存在基本粒子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以运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非实物劳动成果及其物质性。其次,从劳动的直接目的出发,论证非实物劳动成果也是社会产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非实物劳动成果具有消除相对稀缺,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现代社会的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朝服务比重增大的方向的变化导致非实物劳动成果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必然使社会产品观念突破实物形式的界限。再次,明确地界定了服务产品的内涵与外延。指出,服务产品就是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确定其外延时,要掌握“非实物形态”与“劳动成果”这两个要点。最后,揭示了服务产品与社会产品的关系: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二者之和构成社会总产品;精神产品或是采取实物形态,或是采取服务形态,因而分属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物质产品”只是实物产品的一部分。服务产品可以根据其使用价值,划分为服务型生产资料和服务消费品,分归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

《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服务产品理论”手稿(1987年脱稿)

  其二,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理论。包括五个要点:(1) 使用价值的内容与形式:使用价值是满足某种需要的对象,消费的客体,在形态上分为实物使用价值与非实物使用价值两大类。(2)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功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决定了它具有消费替代性、消费互补性和消费引致性。(3) 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特性:非实物性,生产、交换、消费同时性,非贮存性、非转移性、再生产的严格被制约性,作为劳动产物的必然性。(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与社会财富的关系:使用价值由实物使用价值到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发展使财富内容正在发生着演变,非实物使用价值也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5)服务产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关系:只要非实物使用价值凭它能满足交换对方某种需求的有用属性而使产品能够被交换,它就可以并且实际上充当了交换价值的承担者。

  其三,服务产品的价值理论。我以服务产品理论和非实物使用价值理论为基础,推导出服务产品的价值理论。首先,我通过对服务劳动的凝结性、社会性和抽象等同性的分析,解释了用来交换的服务产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价值的难题:生产服务产品耗费的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形成价值实体;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生产服务产品的劳动取得社会形式,从而表现为价值;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不能按异质的使用价值量,而只能按其中凝结的同质的抽象劳动量进行交换,从而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其次,我从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相对价值量的变化的角度,阐述了服务产品价值的量的规定性。我认为,重复型和创新型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决定有所不同,前者由生产该项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后者由最先生产出某种产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另外,我还对服务产品的相对价值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解决工农业产品与服务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确定实物与非实物使用价值之间的合理交换比例,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非实物产品理论的特色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基本原理,又正视并且充分反映了当代产品结构中服务比重日趋上升的新情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它不仅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第三产业生产的产品、使用价值、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客观存在,而且合乎逻辑地为第三产业的服务生产、服务交换、服务分配和服务消费概念的确立及其理论论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们不难看出,从逻辑上说,除非是根本否认第三产业提供的非实物劳动成果也是社会产品的一部分,否则,是无法动摇建基于非实物产品理论之上的服务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理论及第三产业经济学的。因此,非实物产品理论成为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1991年9月21日中国财经报专访:《中国需要第三产业经济学——访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获得者李江帆》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09-12-17 14:46:0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16 15: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生的道路上(之八)

在人生的道路上(之八)

李江帆

第四节 砥砺人生

fficeffice\" />

  客观地说,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确实出现过几次难得的机遇,为我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下乡插队时幸运地获得以知青身份读高中的机会,打下了日后考大学的知识基础; 刚好在全国重视改善知青待遇的氛围和选拔工农兵学员恢复统考的时机中被推荐读大学,因而有资格在考试中显示自己的实力;考场上的成功与展览中的荣誉恰好同步出现,使我得以顺利通过选拔工农兵学员的难关;大学毕业后,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分配到地区师专任教,为以后报考研究生形成了较好的进修环境;当发展第三产业尚未成为我国的战略决策时,已著书立说,在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处于“捷足先登”的地位;在英国访问期间,赶上两趟“末班车”,有机会参加了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的年会和日内瓦第6届国际服务经济研讨会......我常常庆幸自己的幸运。

但是,在30年来对第三产业经济学的探索中,我体会更深的是,一个人要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除了要及时抓住机遇外,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我很欣赏《哈佛大学商学院亲历记》中引述的一段名言:“人生成功的诀窍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早已做好了准备”。对此说法我非常认同。

无限风光在险峰--李江帆领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前夕在华山留影(1990年5月)

我认为,以下四个治学原则是应该遵循的。

  一是要发愤图强,努力奋斗。从少年时代起,中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单打冠军容国团“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名言就常常激励着我发愤图强,用功读书。几十年来,我一直把“奋斗”二字作为人生座名铭,不敢懈怠,没有放松过目标追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一段名言虽然现在在一些人看来有些不合时宜,但它确实对我的人生道路有很大影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悉我的朋友都了解,我对时间是很吝惜的。我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下乡插队期间,当夜幕降临时,农友们在闲聊中消磨时光,也是疲惫不堪的我却关起门来读书。在佛山师专任教时,大电网经常停电,学校用柴油机发电,每晚10时就停机,我就自制了蓄电池日光灯,学习至深夜。1980年代以来,我虽生活在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却很少有过轻松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更多的时间是沉醉于书山学海之中的探索。研究生时期,我写论文常干到“东方红”,有次连写20多小时,万言论文一气呵成。我在房门口贴上一条“工作时间谢绝闲谈”的醒目字条,不知为我节省了多少时间。访英期间,吃几口干粮,喝几杯自来水就在计算机中心干个通宵更是家常便饭了。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鲁迅\">鲁迅ersonName>先生说过,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我对此很有同感。

李江帆在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原型)墓前(2008.8 莫斯科)

二是要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说到底是一种创新。在经济学领域的创新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过硬的文字功夫。前者使人能站在相当的理论高度来研究和探讨经济学的理论问题,而后两者则使人既不囿于传统的理论框框,又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打好理论、逻辑和文字基础。我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遇到不解的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我的第三产业研究就是从写一篇文章产生的困惑开始的)。虽然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理科,但我不偏课,各门功课一直全面发展。这样,后来命运把我抛到文科领域,我很快就能适应。我至今还很感激我父母亲和中小学老师对我语文基本功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以及教师进修班和研究生的老师对经典著作家的哲学和经济学名著的辅导。它奠定了我受益终生的基本功和理论基础。为了打好理论基础,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我逐字逐句细读《资本论》,书上眉批密密麻麻,写了读书笔记7大本,还有卡片一箱子。这些不懈的努力,才使我在第三产业研究中对经典著作家的有关论点有全面的理解。

李江帆副教授在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seminar上作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演讲(1990年 英国剑桥大学)

  三是做学问要严谨。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在写作《第三产业经济学》时,为了撰写篇幅仅数千字的“第三产业形成的时间”这一小节书稿,我花了三个月时间细读数10本历史书,还多次拜访历史系专家、教授,请他们查核史料,审阅文稿,就是希望尽可能不出错。为了分析“使用价值”的涵义,我按条目索引逐页查阅几大本马克思经济学原著,做了数百张卡片,并细致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了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价值范畴的多义性,由此引起我对扩充使用价值外延的创新性思考。我认为,做学问只有严谨、实在、学风正,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处引文、一组统计数字,大到一个论点、一个定量模型以至一本专著,都应该一丝不苟,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才能取得精益求精的进展。

李江帆著:《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一次印刷本)

  四是必须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很欣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一段名言:“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由于“不唯上”,我的科研才能不“跟风”,在第三产业范畴在中国被横加贬斥的时候,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第三产业及其发展规律性。由于“不唯书”,我才敢于越过传统政治经济学的“雷池”,冲破源于苏联的“正宗清规戒律”,系统分析非实物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因为要“唯实”,我才能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建立富有生命力的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李江帆在马克思墓前(1989年伦敦)。他很喜欢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山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最后,让我用1994年冬在广东省首届中青年社会科学家颁奖大会上讲过的一段话结束本章吧。

回顾我研究第三产业经济学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从事科学研究,一是必须选好方向,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不断创新,使研究不断上新台阶;二是必须坚持真理的客观标准,决不能跟“风”跑;三是要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而不是僵化的态度对待前人在书本上提出的理论原则;四是必须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和相对稳定的时间,以优势兵力长期攻关,才能攻克重大的科研难题。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像范文澜老前辈提倡的那样,“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才可能以自己有限的精力攻下广袤的科学园地中某一方面或领域。

李江帆部分获奖证书(2001)

---

作者小传

李江帆 19512月生于广东台山台城。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985工程”服务经济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会长。

1958-1964年先后在台城镇二小、台城镇一小(台山实验小学)读小学。1964-1968年在台山一中读初中。1968-1973年在台山都斛公社圆美大队当下乡知青,其中1969-1971年在都斛中学读高中。1973-1976年在广东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政史系读大学。1976-1979年在佛山地区师范学校(现佛山科技学院)任教。1979-1982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攻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厦门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2-2001年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教, 历任经济学讲师(1983)、副教授(1986)、硕士生导师(1987)、教授(1991)、博士生导师(1997),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6-2001)。2001年起在中山大学任教。曾任广东省高校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带头人、“211工程”经济学重点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中青年经济研究会会长、英国雷丁大学、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80-2009发表文章361篇,著书8本,共589万字,获全国性和省级学术奖23项。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广东省社科规划第三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研究,在开拓第三产业经济学、揭示第三产业发展规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专著《第三产业经济学》于1991年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学术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2年应国务院秘书长邀请,赴中南海商讨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大计,研究成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采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第三产业与服务消费品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分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中山大学服务经济与服务管理论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009;《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服务经济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资料】 李江帆著:《第三产业经济学》简介

  该书42万多字,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903月出版,19913月、1992 11月、19953月重印,印数1.7万册。1991年获第4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光明日报社等评选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光明杯”一等奖,1993年获广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1995 年获广东省高等院校 1979 1994年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19791994 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该书以服务产品理论为理论基石,以服务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运动为研究主线,深入分析第三产业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构筑起一个逻辑严密的第三产业经济学理论新体系;面对当代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的现实,以严谨的态度将政治经济学正确地应用于第三产业领域,探讨、概括和解释现代经济生活中涌现的以服务业为中心的一系列新问题,在产品观、财富观、使用价值与价值理论、生产、流通和分配理论等问题上,补充、丰富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透过纷繁复杂的第三产业经济现象,从共有经济规律和特有经济规律两个角度,系统地揭示了第三产业形成规律、第三产业价格变动规律、第三产业供求规律、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规律、第三产业分配规律和消费规律等第三产业经济规律。

全书12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与历史总论,包括“导论”、“第三产业思想史”和“第三产业的形成”三章;第二部分是非实物产品理论,包括“服务产品”、“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服务产品的价格”三章,阐述了第三产业经济学所由建立的理论基石;第三部分是第三产业的“四环节”,包括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含服务价格、供求、再生产和流通)、分配过程和消费过程等六章,构成第三产业经济学的主体。

全文连载完。原载李江帆著:《第三产业与服务消费品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009年12月16日修改)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09-12-18 15:51:1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4

帖子

132

积分

工兵

积分
132
发表于 2009-12-16 17: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卷风写得太好了,就像跟看小说似的,我追着看。

真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主题

1256

帖子

4182

积分

连长

积分
418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17 13: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511001:老同学,我也追着看完了,虽然平时略有所闻,原来你这么利害,我们都为你喝采.

是呀,我也有同感.为老同学喝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4

帖子

132

积分

工兵

积分
132
发表于 2009-12-17 09: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同学,“梅花香自苦寒来”啊。我们为你喝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32

帖子

8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17 11: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同学,我也追着看完了,虽然平时略有所闻,原来你这么利害,我们都为你喝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4

帖子

132

积分

工兵

积分
132
发表于 2009-12-21 17: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同学,不知什么原因,你发的《我们年轻人》不能播放,现我重发一次。 哈哈,旋律变啦。

[此帖子已被 lzq4909 在 2009-12-22 16:09:0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lzq4909 在 2009-12-22 16:11:3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21 2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同学:网上搜索《我们年轻人》有两个版本,一是美声合唱团的(MP31.1M)歌词旋律与当年所唱的该歌一致,一听起来就想起1960年代我们的初中时代(我在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里提到去红岭挖竹坑回台城,林老师领着大家一路唱革命歌曲,应该就有此歌)在几个网站试听此版本都能正常播放,但在本论坛媒体播放器上输入网址后,多不能正常播放,我曾经试过有一个网站的版本的能正常播放,但次日就不能播放,估计是网站连接有问题。二是题为《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前面加了一画蛇添足的旋律,其后的歌词也有删节,我试听了一下觉得离当年的歌曲相差太大故没有链接。如何解决此问题,请老同学赐教。

另外求助,你能找到《战士爱读老三篇》和《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歌曲(或视频)并上传到本论坛吗?如能真是多谢了。这些老歌很想回味一下。

有一个技术问题:本论坛的歌曲似乎不能上传到服务器播放,只能链接到有歌曲下载的网站。因此,我手头中的一些歌曲无法上传播放。未知能否有解决办法。我看宁静致远老同学这方面技术甚为高超,特此求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18 08: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LZQ4909 511001 liyu 捧场,多谢网友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7-18 08:24 , Processed in 0.4964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