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女记者张某被骗 谁最不该说风凉话 [转帖] 被“国情局局长”一番忽悠后,25岁的电视台女编导王小姐以为自己将成为特工,不但拱手送上一笔办事费,还毫不犹豫地“为国家利益献出肉体”。 看了这则新闻,不知道诸位心里是什么滋味,本人看到这样的新闻,绝没有拿出来想热炒的企图,只是觉得心里难过。从媒体披露的细节看,那位“国情局局长”的骗术并不高明,只是几句信誓旦旦,一顿海侃,像这样的骗术,在一般的市井之上,那些粗野之人也不会有多少人上当,最多会被认为是在瞎吹,一笑了之。 但我们的堂堂的央视女编导,曾经接受过中国式的高等教育的一代骄子,竟然对这些话深信不疑,轻而易举地奉上两万四千元钱,而且毫不犹豫地“为国家利益献出肉体”!鄙人在此惴惴地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就这样容易上当受骗? 有一点是不容我们怀疑的,我们的央视女编导在大学里一定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有她手里烫着金字的大学文凭作证,有她绕着炫目光环的央视编导职业作证。该小姐成绩优异,才智超人,能进入“央视”就足以说明。 可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一个曾经给全国人民编导过许多精彩节目的“高级知识分子”,竟然在极其拙劣的骗术面前,不费骗子吹灰之力被骗取钱色!女编导的事业上的灿烂与生活上的弱智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引出了国人不尽的思考。 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一个接受过名牌大学的正规教育,并且能进入令人艳羡的央视当编导,一定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精明过人的人物,要想让这样的人上当受骗,一定得是水平相当的骗子,像蒋介石时代的军统特务,或者现在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断不至于被一个言行漏洞百出的中国式“地摊级骗子”蒙得晕头转向。 在骗子的花言巧语面前,小姐,你的知识跑哪里去了?你的伶牙俐齿的精明跑哪里去了?你这样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守不住,你能胜任堂堂央视的编导工作,为亿万中国人编导出赏心悦目的文化大餐吗? 编导小姐年仅二十五岁,在千千万万的中国父母的眼里,也不过还是一个孩子。在她被骗取钱色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她在学校里都学到些什么?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所以,应该不仅仅传授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教给孩子生活的本领和生存的能力。 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下来,他不仅仅需要我们课本里所讲的知识,还应该传授给他们更多的生存的本领和生活能力。和西方的教育比较,我们的学生可能会把教科书里知识掌握得头头是道,能够考出一个高分数,接着上一个好大学,最后找一个好工作,就像这位小姐一样进入央视工作。 但是,他们在拥有很多书本知识的时候,却让自己的生活知识贫乏的就像一个白痴一样。因此,女编导被骗钱色,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都不能推卸责任,恰恰最应该反省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社会! 人生不外乎两个阶段,一个是追求生存阶段,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活在世界上最初级的阶段。一个是发展阶段,就是我们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积淀之后,追求的更加高远的空间,不单单为自己活着,而是为社会活着。 在整个人生过程当中,学校教育不仅仅应该为被教育者提供书本知识,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存技能。而中国当今的教育畸形所在,就在于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生活知识和生存技能,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堆积,不注重知识的创新和运用,只注重知识的量化提高,不注重人品的形成和修炼。 所以就出现了博士生导师剽窃事件,就出现硕士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残忍杀害老师的事件,就会出现类似于邱晓华、郑筱萸等高级知识分子身居高官而迅速堕落的事件。现在我们反思中国式的教育,如果央视女主播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不受骗,在我们中国谁还会受骗呢? 央视女主播受骗,最不该说风凉话的应该是我们的教育! 相关链接 为取得北京户口,20多岁的央视女记者张某被“国情局局长”骗财、骗色。日前,假冒“国情局长”的程朝俊一审被判刑10年半。2007年底,程朝俊提出聘用张某为《国情内参》的兼职编辑,并要求其保证“必要的时候为国家利益奉献肉体”。而张某的北京户口迟迟未办成。 张某作为一位堂堂的见多识广的央视女记者都会被骗财骗色,何况老百姓?这里我们便不难发现,除了反映了其本人希望通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来自愿换取一些额外利益或超规定特殊政策的可能外,还有就是传递了一种很多地方包括北京的户口迁移如此的正常的手续都要找关系、走后门,自上而下从北京到地方的社会都是一样地广泛地存在“潜规则”的信息。 事实上,在一个潜规则盛行的社会无论办事还是做生意,大多数人都知道按照社会的纸面上桌面上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是注定要行不通的,办事人员搪塞的大道理一套套,欲加之“由”何患无辞?故而要求人办事的人不得不通过旁门左道去获取一些本来自己应该得到的政策或利益,那些附加的成本就是给予公务人员以及背后掮客通行的种种好处:或财、或色、或财色兼收。 当然在这个权力经济的市场里,大多数情况都是这位央视女记者可以和能够办户口的真公务人员心照不宣,配合默契,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而这次碰到骗子纯粹是倒霉。因为在下不揣冒昧地猜想,这位年仅20多岁何以对潜规则轻车熟路,一箭中“的”,也落入陷阱?无非自己已经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 本来社会制定显规则就是为了一视同仁地为老百姓依法办事和阳光行政,有利于大家在相互监督下公开公平地获得各种各样的权利,可潜规则的诞生则把这样明朗的社会游戏规则变得朦胧了,总是让人看不清,于是暗中交易必然缺乏监督也无法监督,使当事人上当受骗事例屡屡发生,可谓防不胜防,无能为力。 归根结底,我觉得,诚然那些乘机骗财、骗色的骗子非常可恨 ,使当事人不仅失财失色,一事无成,损失惨重,但比起骗子,这个社会背后钱色权交易的社会潜规则和习惯了潜规则办事的公务人员以及大众更加害人不浅!这次央视女记者为落户被骗财色,不过又是一个社会潜规则的普通牺牲品罢了!若干年前知名作家叶永烈的话剧《假如是真的》就道出了一个真理:骗子横行无忌和连连得手的社会正是潜规则变成显规则的可怕社会。为此说是那个骗子害了央视女记者倒不如说是这个社会的潜规则害了她。 显然骗子再聪明狡猾都有暴露的一天,发现并且惩办他们并不太难,目前这个骗子已经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可是谁来制裁导致被骗悲剧一再发生的无所不在的害人不浅的社会潜规则呢?谁来制裁那些守卫在权利通道上的依据潜规则办事的不法公务人员?其中的答案无疑是耐人寻味的。” (人民网-京华时报)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5-31 16:18:3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