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余小贞

我是余小贞、越华63届毕业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1496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365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9 23: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tr][td=2,1]昨日广东高考作文题面面观
发布时间: 2011年6月8日 人气: 216 ℃ 责任编辑: cntsgov

2011年高考语文已经在6月7日上午11点30分考完。而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也随之隆重登场,“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题目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新浪网上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今年高考作文广东卷的难度并不高。而一些专家也就这一考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一网友在微博中发表感言说,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习惯往前看,急着追寻名利、生活,很少回望过去,忘了最初出发的地方。本道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过去,属于写人生态度和生活感悟的范畴,因此是值得提倡的。
华中附中特级教师邹寿元点评说,从命题方式看,今年的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加命题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为广东考生所熟悉,符合考生的实际。从导向意义来看,命题显然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比如面对当前的社会风气、文化形态、人的情感,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态度,应该怎么做、如何思考等等。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表示,“原点”一词有哲学意味,如果学生审题时,一味地往人生或世界的来处想,持文化关怀的姿态,并对此作哲人般的沉思状,要想把作文写得深刻,怕是很难,因为受他们的年龄、阅历所限,这样的作文方式很容易让他们流于公共感叹,或借用之前的阅读所得加以发挥,真情实感的东西会比较少,有光彩的细节更是不易有。他认为,学生若能在个人生活、个人回忆中截取一个重要的节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把它塑造成与“我”密切相关的某个原点,可能反而能把作文写好。(台山政府网 方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1496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365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13 12: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作者:老虎贝贝
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终于在7日“午时三刻”全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一些网站媒体忙着搞同题作文征文,一些名家大儒正在磨刀霍霍、而一些草根网民也在跃跃欲试。
笔者不才,想来个一句话概括2011年高考作文,不知道有没有市场。请看:
全国卷1作文:《期待成长》——害怕变老不?
全国卷2作文:《代买彩票》——赵本山多年的《心病》,后面省略800字!
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浙江:《我的时间》——我的时间谁做主,季羡林?后面省略800字!
四川:《总有一种期待》——总有一种无奈!
山东:《这世界需要你》——离开谁,地球照转!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后面省略800字!
上海:《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果然“给力”,“神马”玩意?阿门!不要写成诗歌,后面省略800字。
重庆:《情有独钟》——只因一见钟情?自选体裁,诗歌除外,后面省略800字。
湖北:《旧书》——最好常晒晒,后面省略800字。
江苏:《拒绝平庸》——宁可失德,也不要平庸?后面省略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广东:《回到原点》——当初就不该迈出那一步,笨蛋!后面省略800字。
安徽:《时间在流逝》——人也会死去!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后面省略800字!
江西:《孟子三乐》——从《孟母三迁》到《孟子三乐》,老孟的话题离不开“小三”啊!
北京:《对世乒赛的看法》——杞人忧天PK孤独求败?
天津:《镜子》——凸透镜是凸的,凹透镜是凹的。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后面省略800字!
辽宁:《苹果的香味》——那位哲学家手中举着的大概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只苹果吧?!要么,那群学生一定是中国教育制造出来的学生!
湖南:“谢谢大家,你们来了”——钱带足吗?掌声呢?后面省略800字!
福建:“根据袁隆平的话写作文”——一个解决了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咋就落选中科院院士了呢?后面省略800字!
【建议】期待网友们也来一句话概括2011年高考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89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513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19 14: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南方科技大学

南科大核心团队离开 多名院士不见踪影(组图)
2011年06月18日09:23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我要评论(1195) 字号:T|T <DIV r="1"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接受媒体群访。从不缺少外部关注的南科大,现在却面临办学理念之争等重重内忧。(周游/图)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南科大筹建大事记。 (CFP/图)
●朱清时曾把南科大比喻成一流别墅,这所尚在搭建的“别墅”已接纳第一批“住客”,然而,作为关键“砖头”的教师团队仍在招募
●在至今没有副校长、诸多行政架构缺失的情况下,朱清时不得不亲自处理许多细节事务,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员工的工资
自2011年3月开学开始,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一直处于舆论关注的中心。6月初45名学生缺席高考,更引起社会各方的热烈讨论。
热议中,一件波澜不惊的事情被忽略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在内的4 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在开学前后,便已先后离开了南科大。
核心筹建团队成员带着失望离去
南科大的改革之路,该如何走?中国国情和教育的普遍规律之间,到底应该如何权衡?在改革者和改革者之间,路径和策略的争论,往往更容易决定改革的成果。
创校之初,南科大明确把香港科技大学作为改革的模板和方向。2010年,在港科大与南科大签订的合作协议框架下,李晓原等3 位对高教改革怀有浓重情结的教授,来到南科大协助筹建工作。
面对采访,几位港科大老师并不掩饰,他们是带着失望离开的。在这场悄无声息的离开背后,隐含着一场内部的激烈争论南科大的办学策略和路径,筹备工作进展的缓慢,应何时开始招生等等,都受到他们的强烈质疑。
朱清时曾把南科大的创建比喻成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别墅,“那么从每一块砖头开始,你都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来选择。”目前,这所尚在搭建之中的“别墅”,已经迅速接纳了第一批“住客”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5 名学生。然而,作为关键的“ 砖头”的教师团队仍在招募中。目前的授课教师,仅有两人为全职聘任,其余皆为兼职。
而吴家玮及该校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都认为,南科大的一些做法违背教育规律。这几名从2010 年春天开始前来协助南科大办学的老师,坚持认为在正式招生、开学之前,必须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你不能还没有设计图纸就开工建设什么一流别墅,更不能别墅还没建好就让‘住客’入住。”李晓原说。
但对于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来说,10 年的中科大校长生涯令他意识到,招生的时机稍纵即逝,而优秀的人才,则同时被内地多所大学激烈争夺。他认为,在中国内地办大学,必须采取“边开车,边铺轨”的模式,不能等待一切完备。最终,双方无法统一意见。
一直以来,南科大作为高教改革的探路者,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我原来以为南科大教改实验的阻力会来自外部,没想到最大的问题和争议出在内部的办学策略上。”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说。
多名院士南科大不见踪影
著名物理学家陈应天院士、葛墨林院士、雷清泉院士以及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等3位港科大教授的名字都在南科大“消失了”
“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第一学期共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计算机科学、英语、国学经典导读、社会学以及比较现代化8 门学科。这些课程的内容堪称完美。”这是在高考前夕广为流传的南科大学生公开信中的句子。此后,又有多名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学校的教学管理非常满意。
然而,按照一位南科大老师的说法,这个班的第一学期是在“连滚带爬”中开学的。
2010 年12 月,朱清时发出“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长的一封信”,宣布开始自主招生。信中说,“我们已经做好了首期教改实验班的师资准备,聘请了若干院士和著名教授承担教改实验班的教学工作。”
但是,“聘请”的教师,都是兼职。当时的南科大并没有一名全职教授。
2011 年年初,从清华退休的张贤科教授和从华中科大退休的李元杰教授,与南科大签订了全职合同。前者担任线性代数的教学任务。
李元杰教授和唐叔贤院士共同教授物理课。从朱清时的公开信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的老师原定为陈应天教授。但是在开学前,由于理念分歧等原因,陈应天也淡出了南科大的工作。
原计划讲授微积分课的张景中院士,依然在授课教师名单中。但他事务繁忙,同时兼有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以及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多个职务,无法每周到校讲课。因此,在临开学前,学校找来了一位来自美国、恰好正在学术休假的教授“救火”。
与之类似,同时兼职至少四份的陈国良院士,也依然担任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但他请来了3 位教授组成“教学团队”。负责通识教育课程的丁学良 (
微博
)教授如约开设了“比较现代化”,但南科大学生证实:丁学良并不能做到每周来上课,“他每月来一次,一学期一共上4 次课”。
对于这些情况,港科大创校校长吴家玮并不满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5门课就应该是5个教授,怎么能那么多老师?”
对照一年多以来的学校公告和媒体报道,可以发现除几位港科大老师和陈应天教授外,还有多个曾经出现过的名字最终“消失了”,其中包括葛墨林院士、雷清泉院士等等。
与教师团队类似,南科大的规章制度、行政架构、培养计划、学术委员会等,都未能在招生前完成,实验室也没能准备好,第一学期的课表,也是在临上课前最终敲定的。
在朱清时看来,去年匆忙决定招生的原因,是当时外部条件已经具备,从教育部到深圳市政府都表态支持。如此时机不容错过。他觉得,到今年的话,“就不行了”。
核心团队
李晓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前主任。
李泽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
励建书:耶鲁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前主任。
离去原因
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
根据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被邀请为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成员,从事人才引进、学科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薪酬体系制定、招生考试等工作。3人于2011年初先后退出,并授权南方周末发表《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文章,阐明与朱清时在办学理念上的分歧,意在以南科大为样本分析中国高教改革背后的深层问题:
我国的高考就考试本身来讲仍然不失为是一个较为公平的衡量体系。而这对一个社会诚信体系尚没有健全的社会尤为重要。
在任何国家,统一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是否应该用高考成绩作为(所有)高校的唯一或最重要的取和评价标准。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不用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高校录取标准的话,如何才能在这个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中,从机制、监管和操作上做到录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和合理,以使所有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机会得到维护和保障。
我国高考体制由“考试”和“录取”两个重要环节组成。最根本性的弊端出在“录取(及其所用标准)”环节。用“录取”环节的弊端去否定“考试”环节的合理性,或用“考试”环节的不完善性去否定“考试”环节本身的合理性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更为严肃和重要的问题是高教改革是一场“改革”而不是“文凭革命”。改革的目的是用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来代替(或逐步解决)问题丛生的现有高考(考试和录取)制度,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文凭革命”式的否定现有考试制度和措施,而没有代之以更好更完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高教改革的不负责任。
南科大负责人鼓励学生“反对参加高考”的做法,除了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煽动之外,看不到有任何建设性的具体建议和做法。
“朱校长也非常难我很同情他”
在至今没有副校长、诸多行政架构缺失的情况下,朱清时不得不亲自处理许多细节事务,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员工的工资学术团队迟迟未能组建,也给行政管理团队带来了影响。按照朱清时的想法,在这所去行政化的学校里,应该先有学术团队,然后再确定管理队伍。
但在至今没有副校长、诸多行政架构缺失的情况下,朱清时不得不亲自处理许多细节事务,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员工的工资。“全世界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由校长来直接决定每个员工包括各个部门秘书拿多少钱。”李晓原说。
“朱校长也非常难,我很同情他。”陈应天说。
事实正是如此当几位教授先后产生去意时,学校顿时陷入几乎无人可用的状态。招生复试时,励建书等教授本因为理念问题表示不参加,但眼看学校就要“出洋相”,他还是前来相助。
朱清时本人,也深感没有得力团队的困扰。“我在中科大时,有一个很大的团队在运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知道自己有责任干什么事,不需要领导催促、指示,我出国一个月也没有问题,学校照样运转得很好。”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个人人脉。例如,讲授国学课程的魏承思,与他同为南怀瑾弟子。更多的资源则来自中科大请他之前的秘书来从事教务、协助招聘人才,以及请中科大教授来主管物理实验室。
基于在中科大当了10 年校长的经验,朱清时认为,自己为南科大选择的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近日也向媒体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按照香港科技大学一模一样办大学不可能,因为深圳不是香港。”但质疑者则认为,大学赖以生存的土壤之间的差别当然存在,但对于如何办学,是可以用科学理性的分析来探讨的,国外的经验、教育规律是可以借鉴的。以此衡量,南科大办学中的许多做法已经违背了常识。
事实上,对于南科大为中国高教改革探路的目标,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已经产生了不小分歧,影响到南科大的筹建工作,并有可能会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下一步走向产生影响。
我要评论(1195) 相关阅读:
·南科大确立教授治学原则 校长由校理事会任免 2011.06.10 ·南科大学子求真本领弃学历 校长称官员应汗颜 2011.06.09 ·朱清时:45名未参考学生代表南科大态度 2011.06.08 ·南科大校长回应教育部发言称法规内改革不现实 2011.05.29 ·教育部回应南科大教改: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 2011.05.28
推荐微博: 全部收听注册微博 [责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582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389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24 03: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南科大!

南方周末:三名港科大教授撰文谈为何退出南科大
2011年06月22日 13:33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李晓原 李泽湘 励建书 字号:T|T
2813人参与
55条评论
打印
[email=mailto:]转发[/email]
原标题: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被邀请为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成员,从事人才引进、学科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薪酬体系制定、招生考试等工作。三人于2011年初先后退出,并授权南方周末独家发表此篇文章,阐明与朱清时校长在办学理念上的分歧,意在以南科大为样本分析中国高教改革背后的深层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关系国家竞争力能否提高,必须避免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必须避免把对现有高教体制弊病的不满转化为对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和口号的欢呼。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认真的具体的富有建设性的分析和讨论。
朱清时校长在南科大的高教改革中提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口号。朱清时校长身为社会名人,又担负改革重任,因此这些口号可能严重误导舆论和社会,干扰高教改革的实质性讨论和健康开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有必要表达我们的看法,厘清正误,以正视听。
“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绝不是高教改革核心
高校的“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只是“表”,而教授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质量才是“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从根本上能支撑高校“自主招生权,自授文凭权”的是一个学校建基于教授质量教育质量之上的“质量信誉”,而不是具有这些权力本身。
如果只争“自主招生,自授文凭”权,而避谈如何提高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则无异于只追求教改的形式而忽略教改的本质,这种徒有其表而无其里的所谓高教改革注定是既误人子弟又贻误高教改革机遇并最终贻误国家发展的口号喧嚣。
南科大既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学科框架,既没有学术团队也没有学生教育培养大纲方案,既没有清晰学校定位也没有清晰发展路径图,既没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问责机制也没有外部监管问责法规,也就完全无从谈起建设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所必需的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问题。但沉浸在偷换概念的口号喧嚣之中,完全远离了办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正途,实在于南科大筹建无助,于深圳建南科大初衷不符,于国家高教改革无益!
公立大学必须要有内外两层质量保障体系和问责机制:建基于对自己信誉负责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问责机制,以及建基于法规之上的外部监管体系和问责机制。对南科大来讲,这两个机制完全没有建立。南科大应该做的是回归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回归建设一个新大学的基本工作(管理团队组建、学科架构设置、教授团队招聘、教育大纲及培养方案设置等),回归基本管理制度机制建设,这才是正途。
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而是“文革”
我国的高考就考试本身来讲仍然不失为是一个较为公平的衡量体系。而这对一个社会诚信体系尚没有健全的社会尤为重要。
在任何国家,统一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是否应该用高考成绩作为(所有)高校的唯一或最重要的录取和评价标准。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不用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高校录取标准的话,如何才能在这个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中,从机制、监管和操作上做到录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和合理,以使所有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机会得到维护和保障。
我国的高考体制由“考试”和“录取”两个重要环节组成。最根本性的弊端出在“录取(及其所用标准)”环节。用“录取”环节的弊端去否定“考试”环节的合理性,或者用“考试”环节的不完善性去否定“考试”环节本身的合理性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更为严肃和重要的问题是高教改革是一场“改革”而不是一次“文革”。改革的目的是用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来代替(或逐步解决)问题丛生的现有高考(考试和录取)制度,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文革”式的否定现有考试制度和措施,而没有代之以更好更完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高教改革的不负责任。
南科大负责人鼓励学生“反对参加高考”的做法,除了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煽动之外,看不到有任何建设性的具体建议和做法。对教育工作者来讲,每当现有法规不适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时候,该怎样示范和引导青年学生呢?是以尊重法治的精神推动和参与建立更为合理和更为完善的法规呢还是以藐视法规的态度冲破法治走向人治呢?“文革”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和深刻吗?!
“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
世界公认的一流高校都有一个庞大的规范的专业的层次分明的问责清晰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些一流大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只有一个功能:服务。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生和教员。
问题的实质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架构和行政体制的角色定位问题,是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行政体制和以教育科研为主导的学术体制的相对定位问题,是干涉教育还是服务教育,是干涉学术还是服务学术,是起主导控制作用还是起服务配角作用的问题,是为什么行政权利异化为行政权力的问题!所以单纯的大学去行政化,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伪口号。
“教改实验班”是为口号服务的人质
“教改实验班”从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一个课程培养大纲和方案,甚至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的课程设置到目前都还没有确定;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学科分类也没有制定;学生们自己也不清楚。
在没有一个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的情况下,所录取的实验班45名学生年龄却有着从10岁到18岁的大幅跨度。即使对有30年开办少年班经验的中科大来讲,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做法。以教育和全人培养来讲,年龄跨度如此大的45名学生有非常不同的心智发育程度、人文社科接受程度和德美艺体培养要求,因而也需要不同的培养和管理方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朱清时校长任职达十年之久的中科大也拒绝了代招这45名学生。
临时拼凑的寥寥数个教学人员主要有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已身兼多职且主职在其他院校年过七十的院士;另一类是早已从科研一线退休的其他院校的教员。而第二学期第二学年课程的教员还没有着落。完全没有一个根据南科大学科框架招聘的可延续性的教员团队和由这个团队所设计、认同、落实的课程体系和培养大纲。现在临时开设的课程既不具有任何示范性,也不具备扩大招生后的放大性和连续性。
对于理工科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实验课,在招生面试时就已许诺学生第一学期就开。而事实是到现在第一学期快结束了也没有开。第二学期能不能开实验课、开些什么实验课、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则无从谈起。
从这些事实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教改实验班”的建立从一开始就完全不是一个为学生培养着想的措施、就完全不是从教育的角度着想的措施,也完全不是为高教改革着想的举措。而只是争取招生自主权、自授文凭权的人质罢了。
校长不能脱离监管为所欲为
对于了解南科大筹办实情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朱清时校长把南科大的筹建完全变成了展现其个人喜好的私塾?为什么朱清时校长高喊去行政化口号而实际上却在所有的重大决定上唯个人意志定夺?为什么朱清时校长不建立完善的招聘解聘的程序和规章制度?为什么南科大还没有实质性开办就已经问题重重?为什么南科大没有受到任何体制机制上的审视、质疑、监察和问责?
我们也许从与香港科大的筹建过程的对比中得到某些启示和答案。
在香港科大的筹建阶段,香港政府首先要做的是任命一个由政府代表、社会贤达、学界专家组成的董事会。董事会不仅直接负责校长的遴选和任命,而且在校长上任后直接负责对校长的问责和监管。请注意,在这个大学筹建的机制设计中,不仅政府本身完全抽离了直接对校长遴选、任命和监管的环节,而且校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其权力、责任、行为、办学的任何重大决定都出于董事会的监督管理之下。这就使得校长本人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偏离与学校定位不同的办学轨道,更不能为所欲为。
无制度设计不足谈改革
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建立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够复杂够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这样的工程在任何体制下都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单独胜任的,无论这个人头上带有什么样的光环。这就要求办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是组建一个高度负责的筹建和管理团队,而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必须要有基本的识人之才、用人之能、吸引人留住人之德。很遗憾,到目前南科大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
南科大作为一个全新的公立大学,其制度设计的第一环应该是对其法定代表人的权力、责任、行为的问责与监管,并以此为核心界定大学的管办学之间的权责关系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学校内部的所有其他制度规章的设立。很遗憾,南科大的筹建缺失了这一环。
一个没有管理团队、学科框架、学术教员团队、内部管理制度、课程大纲、发展路径规划的空头大学用什么来奢谈高教改革呢?又用什么来实践和体现任何有意义的教改措施呢?
办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不仅需要有正确和清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还要建立与理念相适应配套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更要有落实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有效的行动。很遗憾,南科大从第一步起就走歪了,还停留在口号的喧嚣上。
承担高教改革的使命本身可敬可嘉,但对一个刚刚起步筹建尚没有任何内容作支撑的大学,什么该试,什么不该试,什么先试,什么后试,要有一个清醒的清晰的分析和论证,不能凭任何个人主观意志,更不能凭内涵不清逻辑不清的口号误导教育改革。很遗憾,南科大在第一步就没有分清楚一个全新的还在筹建阶段的大学该做的轻重缓急和主次纲目。
李晓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前主任。
李泽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
励建书:耶鲁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前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582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389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24 03: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南科大-----美丽的深圳南方科技大学

南科大的路不能越走越窄 教育学者 熊丙奇 近日,南科大曝出内部忧患,4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已先后离开了南科大。港科大老师认为朱清时的一些做法违背教育规律,应当先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再行招生。然而朱清时称内地优秀人才争夺激烈,可边干边修,不能完全坐等。(华西都市报6月19日) 从今年4月底到现在,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南科大消息,大多是“负面”的——4月底,深圳组织部门为南科大公选局级副校长,让人们对南科大的“去行政化”改革前景生疑;5月,教育部门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本年度高考,让南科大此前高调进行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改革顿生变数,好在45名南科大学生坚持不参加高考;而现在,几名“港援”的撤离,更让人觉得南科大改革陷入迷茫之中。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是南科大改革中必然遭遇的一系列困境,南科大只有化解这些困境,方可从体制中突围。对于教育部、深圳市、朱清时校长和南科大师生来说,当下是会诊南科大改革的“好时机”,如果处理得好,南科大可能走出先前的困顿,而如果依旧思路不清晰,南科大的路将越走越窄,当前的迷茫可能演变为危机。 援助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与朱清时校长之争,某种程度上说,是如何推进内地教育改革之争。香港科技大学教师们的理念,其实很清晰,就是在举办一所新大学之前,必须把基本制度建立好,并基于基本制度,构建教师团队,由教师团队参与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这种情况,学校再招生,就顺利成章。不会存在眼下学生已经进校,大学章程却未制定好,政府和学校的关系还模糊不清,学校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实际上,笔者也多次撰文,呼吁南科大应该先有大学章程,再基于大学章程,组建大学理事会、遴选校长、规范校长的权责,以及组建教师团队等等。 然而,朱清时的做法也不无道理,如果等待一切制度都设计好,也许黄花菜都凉了。前车之鉴是,1993年制定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很多的条款,直到2010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时,都未落实,其中包括到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以及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另外,1999年1月1日施行的《高等教育法》早已明确规定大学拥有7项办学自主权,但至今无一大学拥有。在中国内地,举办一所新大学,不像香港地区。因为其外部环境十分不同,香港地区的教育管理没有内地这般严重的行政化问题,所以,港科大的校长、教师们,是不清楚内地的教育问题的。 对于我国内地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目前缺的不是理念,也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与港科大教师认为朱清时先生在喊口号不同,我认为朱清时是在以实际行动,推进喊了多年口号却始终没有实质进展的改革。——如果要说喊口号,内地比朱先生口号更响的太多了,比如,始于1987年的素质教育口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减负口号,还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口号——其坚持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改革,目前就在以学生的实际行动,一步步推进这一改革。 从内地高等教育改革看,人们很期望有至上而下的改革,有整体的方案,系统的推进步骤以及方案不落实的问责措施。社会舆论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充满期待,就是因为这一原因。香港科大的教师,给出的也是这种建议。但是,毋庸讳言,自去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至今,人们并没有看到任何从上至下系统推进改革的迹象。南方科大近期出现的系列问题,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 确切地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大学校长没有行政级别,可新建的南科大居然又有了两名局级副校长;南科大筹建近四年,居然没有南科大章程,只是在前不久刚颁发《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且这一办法有很多不完善、不明确之处,这根本不是朱清时的责任,而是作为举办者的深圳市政府的责任。如果有南科大章程,还会有现在这些争议吗?在这种情形下,推进改革,可能要寄望不完美的“倒逼机制”了,就如现在舆论期待生源危机“倒逼”高校改革。 当然,朱清时校长也有自身的问题,这就是在校内怎样建立民主管理、决策机制,从自身做起,去行政化。在校内的教育、学术管理与决策中,做到自己的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的分离,充分尊重教授在教育和学术事务中的发言权。对于一所要探索出中国高等教育全新道路的大学来说,内部的民主管理、团队的齐心协力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争取发展空间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就是“倒逼”改革,也无从谈起。如果有校内的学术民主管理,大家对学校的未来发展畅所欲言,也容易形成共识,而非变为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 南科大45名学生已经给南科大的改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接下来,如果朱校长要坚守,并推进改革的话,应该认真思考建立管理团队,组建教师队伍,完善课程体系等问题,真正推行教育自主和学术自由,有了高质量的教育,南科大的”自授学位“改革,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质量是南科大改革的生命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89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513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27 0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tr][td=1,1,644]
中国为什么组建网络蓝军
2011年06月27日 07:10:0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tr][td]
美国网络司令部 资料图
近日,在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证实中国已组建“网络蓝军”,以捍卫军队网络安全。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的“网络蓝军”成为上至专家下至军迷讨论的热点话题。
  何为网络蓝军
  “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名著《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曾对现代战争做过如此阐释。“现代战争迷雾”让各国十分热衷推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
  网络部队其实早已有之,美国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就通过释放电脑病毒摧毁了伊拉克的防空系统,此后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的网络部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除美国外,英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安全保障队伍。
  “西方国家习惯将攻击部队称为红方,是颇具形态色彩的一种说法。国防部提出的网络蓝军没有什么特别的指代意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滕建群认为不应过分夸大中国网络部队的“颜色”问题。在军事演习中,常常将对抗的双方称为“红方”和“蓝方”。“红方”、“蓝方”并不代表特定的意义,只是用来区别双方的标识。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对此进行统一的意义规定。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表示,中国“网络蓝军”只是部队训练时的代称,而该训练是应对网络攻击的预防措施。中国国防大学军事专家李莉表示,与西方国家的网络战部队相比,我国的网络蓝军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与其说是一种有建制、成规模的网络战部队,不如说是我国军方开展的一种网上对抗训练模式。
  目的是保障网络安全
  网络蓝军绝非黑客“敲诈者”、“熊猫烧香”、“磁碟机”……各种电脑病毒威胁着中国的网络安全。中国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指出,中国现在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但中国没有一台根服务器。此外,中国网络的硬件,包括很多软件的生产商基本上都是美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只是计算机的“用户”,网络安全很脆弱。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组建一支保障网络安全的部队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中国军方证实“网络蓝军”存在的消息后,西方媒体却质疑中国网络蓝军有“黑客”之嫌。
  “中国的网络蓝军与黑客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从正当性上来说,网络蓝军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建立的,是合法和正当的,而黑客则多是以私人身份进行活动的,是不合法和不正当的;其次从意图上来说,中国的网络蓝军承担着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光荣使命,而黑客则是借助电脑病毒肆意攻击他人电脑。”滕建群认为中国的网路蓝军与黑客毫无可比之处。
  众多军迷纷纷在论坛上留言,表达自己对中国组建网络蓝军的支持。在中国淮南《市民在线》上,一名军迷留言说:现代化战争打的是科技,是网络,而不仅仅是战士上战场,加强国防网络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又一新要求,应加大对网络国防的重视。另一名军迷则认为,虽然我们不希望打仗,但需要时刻准备着。
  信息社会的历史必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流传至今的战争法则。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有效地捍卫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而这恰恰需要依仗一支出色的“网络蓝军”。
  对此,李莉认为,组建网络蓝军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但相比于西方的网络部队,中国的网络蓝军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中国网络战的理念、网络战部队的职能、使命和条令亟须健全,网络化作战设施也待完善,国际立法需进一步完善等。
  “中国组建网络蓝军,就像之前我们组建陆军、空军一样,会成为历史的必然。原因很简单,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就必须要适应这种环境下的新时代战争。中国的网络蓝军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战争层面,无论对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滕建群坚信中国的网路蓝军会为国家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89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513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27 0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部队

国防部证实中国已组建网络部队
2011-05-26 02:26:41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5114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DIV id=wb-article-sharewraper-sm wb-article-sharewraper-sm?>
转发到微博
(253)
核心提示:5月25日,国防部召开例行记者会,有媒体问及广州军区组建了专业化的“网络蓝军”。国防部发言人表示网络部队确实存在,称中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网络部队着眼于提高网络防护。对于“网络蓝军”会否攻击他国的提问,国防部未予回应。
资料图:南京军区某团官兵正在网上学习。
资料图:美军网络战指挥中心。
本报讯 昨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媒体报道中国解放军建立“网络蓝军”时,国防部发言人、新闻事务局局长耿雁生大校表示,“网上蓝军”是为提高部队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设立。
在例会上有媒体问:美方称每天都探测到大量试图侵入其网络的黑客袭击,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据《解放军报》报道,广州军区组成了专业化的“网络蓝军”,请问这个“网络蓝军”是否是中国的网络部队,其建立目的是不是对他国实施网络攻击?
[/table]
[table=100%,#ffff00]对此,耿雁生回应称,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它不仅影响到社会领域,而且也影响到军事领域,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目前,中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着眼提高信息化能力水平,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是军队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解放军建立了“网上蓝军”,这是根据训练的需要,为提高部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而设立。的■ 热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主题

3902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057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27 15: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科大的路看来不好走,前路险阻不少,希各方多关注和支持,改革的路要坚持,杀出一条血路来!
自觉调节生活 感悟正道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582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389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30 00: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tr][td=1,1,644]
科教兴国使中国真正走向复兴和强大(组图)
2011年06月29日 15:33:34  来源: 羊城晚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tr][td]
  清新县一所山区贫困小学里,有书可读的快乐孩子们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资料图片)
广东省科技奖特等奖获奖者 羊城晚报记者 侯恕望摄 (资料图片)
羊城晚报记者 夏杨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但这场较量决定着中国未来。科教兴国,是中国走向复兴和强盛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但也走过不少曲折的弯路。1986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开始实施,它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张敏强深有感触地说,虽然在当时对每个学生来说,一年只能免除一元钱学费而已,但后来经济飞速发展之后,这部法律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教兴国”战略,使古老的中国在经历了近代史的屈辱和落后之后,真正走向复兴和强大。
  【生日那天】
  时间:1986年7月1日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
  198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教育大发展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0%,当“义务教育”这一新名词出现后,读书不再是穷苦人家孩子的奢望。该法实施后,中国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只用了15年时间,就在2000年末实现了全国基本普及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
  到了2009年,我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
  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1582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389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7-4 09: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搶生源 復旦與上交大掐架 被指互以電話行騙或詆毀對方來爭奪考生
http://news.sina.com 2011年07月03日 03:10 僑報
  【僑報訊】大陸高校“搶生源”大戰正從暗鬥變成了明搶。近日,上海復旦大學招生網在顯要位置發表了一則 《關於部分省市考生受騙修改志願的嚴正聲明》,披露“有人冒充復旦老師致電考生稱此前與復旦所簽協議取消”事件。同時,名為“復旦招生”的官方微博進一步指明“上海某理工類院校諮詢人員冒充復旦老師”。   復旦校招辦認為,此舉導致先高考後填志願的部分省市考生被騙,轉而填報其它院校。   大陸教育界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一“招生電話門”事件恰恰暴露出大陸高校的種種缺失,令人遺憾、值得反思。   復旦招生遇“李鬼”   綜合《廣州日報 》、上海《解放日報》、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復旦大學在招生網站上發布的聲明表示,在今年高招期間,復旦與各省市部分優秀考生及其家長面談,最終確定了預錄取協議,並嚴格遵守。“但有人竟冒充復旦老師致電考生稱他們與復旦所簽的協議被取消。”   復旦大學方面表示,“神秘電話”首先出現在山西,如今已經蔓延到雲南和廣東,這麼多地方都有類似情況,可見是一次有預謀\的行為。   復旦招生辦負責人表示,最近連續接到廣東、雲南、湖北等地考生來電,詢問復旦是否取消了之前簽署的預錄取協議,“有的直接讓考生在最後關頭修改志願。我們不得不發布聲明,以防更多考生被騙”。   該負責人表示,復旦一定會本着負責的態度,支持配合各地考試院的工作以彌補損失,“考生可與學校派駐在當地的招生組取得聯繫”。   復旦大學的官方微博和網站上都暗示“李鬼”電話來自“同城一所工科類院校”。   與此同時,來自雲南的考生王冕(化名)介紹,高考前他即被覆旦大學審核確定為“優秀畢業生”,享受優惠加分政策。根據協議,如果王冕的第一志願報考復旦,其高考成績同時達到復旦在當地的調檔綫,就能獲得10分的加分參與專業錄取。然而讓王冕狐疑的是,正當高考成績公佈後開始填報志願時,他卻接到了兩個可疑的電話。   王冕說,第一個電話由一個自稱是復旦大學工作人員的人打來。他通知王冕,之前復旦與其簽署的加分協議已取消,不再享受加分優惠。不久,王冕又接到另一個電話,一個依舊自稱“復旦老師”的人建議他可以填報上海的某所理工類院校,並表示,如果填報該校,他照樣能享受到與復旦一樣的加分政策。   上海交大否認冒名騙考生改志願   被戴上“李鬼”帽子後,北京時間2日晚9時,上海交通大學招辦網站也發出一份聲明,稱有關“考生受騙修改志願”的部分言論和報道影射了該校,對該校聲譽造成極大損害。聲明稱,上海交大對一切捏造事實、詆毀該校的行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就在事件撲朔迷離之際,有考生在微博上爆料,自己剛報考了上海交大,就在志願填報前後,他接到了一個來自復旦大學招生人員的電話。對方跟他說:“交大這邊醫學部根本比不上復旦,你的決定很倉促,一點都不明智。如果一意孤行去,就毀了你的一生。”該考生認為,這話“比較刺耳,他可以誇自己,但不能用這種方式貶低他的競爭對手。”   內幕查分當日高校即獲考生信息   那麼,高校是如何獲取考生信息的呢   據悉,查分當日名校就已獲得高分考生信息;之後便開始多次與考生的聯絡;在填報志願結束前時刻都處於“爭奪”狀態。以湖南為例,6月25日,湖北高考成績公佈,幾所名校在鄂的招生組對高分段考生的“圍追堵截”便接踵而至。這些名校招生組手裏的名冊上,考生姓名、高考成績、全省排名、畢業中學、聯繫電話等一應俱全。   武漢考生小駱,查分當日就收到中國人民大學的短信,希望她報考該校。另一考生小劉當日也先後收到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的聯絡短信。   復旦大學湖北招生組馮瑋透露,高分考生可能同時有好幾所高校都在聯繫。“一次聯繫就搞定的考生几乎沒有,簽約的考生中平均每人都要聯絡8次。”   高校搞電話“轟炸” “綁架”高分考生   馮瑋在微博上發布一“典型案例”:“1日清晨,高考理科成績在湖北宜昌市名列前茅的夷陵中學某考生,因實在經受不住各方壓力,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改變志願。”   馮瑋介紹,該考生此前已和復旦簽“預錄取協議”,但由於其成績明顯能進入北大和清華,考生家裏就從未“消停”,“其父近些天從未能晚上12點以前睡覺。由於該考生遲遲沒選那些學校,與其有關的各路人馬全綫出動,讓該家長和考生都很崩潰。”   事實上,上述考生並非馮瑋所提及的唯一被“綁架”考生。此前,他還在微博上披露,2010年,湖北一考生本想報復旦,可在前往簽約的路上,接到副縣長5個電話,考生最後“選”了清華。   馮瑋認為,這一現狀由多種因素導致:地方行政為凸顯“政績”;高中校長為凸顯辦學“水準”招攬優質初中生源;教師為考核和高額獎金;考生受“北清神話”長期影響而“迷信”,“自願”選擇“北清”,或迫於各方壓力“不自願”選擇“北清”。   分析“招生大戰”下高校浮躁   目前,復旦和上海交大都聲明保留追究相關方法律責任的權利。   本應暴露在陽光之下的高等院校招生工作,為何會暗流湧動   在圈內人士眼中,這種現象反映了大陸高校浮躁之風,甚至有點“走火入魔”。據了解,近年來“招生大戰”愈演愈烈,不光本地招生白熱化,各校都兵分幾路赴外地搶生源。如北京某名校到一些省份,拉出當地的高考“百強”排名表,據此採取“人盯人”戰術,一一電話聯繫,甚至登門造訪,許諾種種優惠條件,此番情形簡直與産品推銷員相似。   而一所名校在某地本無文科招生計劃,但為爭奪當地文科狀元,也改變計劃加入這場激烈競爭。   在此種“市場氛圍”下,出現類似企業之間的不正當競爭、惡意競爭就不足為怪,“招生電話門”就是一個例證。上海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章仁彪認為,照此“叢林法則”,一旦惡性循環,大學校園將“放不下一張寧靜的課桌”。   在華東師範大學招辦主任周鴻看來,“招生電話門”是某些高校缺乏自信的表現。對於同處大陸一流的高校,辦學水平並無明顯高低之分;同樣,對於所招生源,高考考分的幾分之差,也不代表考生真實水平有多大差異。   據悉,在名校花大量精力圍追堵截高分生的同時,部分比他們只低兩三分的學生卻被拒之門外。 |
[/table]
[table=100%,initial]
關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7-19 21:24 , Processed in 0.5118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