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谦谦君子 业界领军
——记台山籍科学家伍焕平
伍焕平和我同是台山一中的校友,但年龄差距颇大,从前并无交往。幸亏他的岳父黄振胜是我的老师,通过这层关系,我们成了笔友。电邮往来多年,我渐渐晓得,他不但是文学爱好者,是影响力辐射海内外的《台山同学网》的创建者之一,而且在美国医药研究领域“来头不小”,母校曾邀请这位杰出校友回去讲课。我出于写作人的职业性好奇心,多次写信,请他具体谈谈。他都以“一个饭碗,糊口而已,哪里算得上成就”搪塞。
前年,我去纽约访友,席间和当年的班主任伍永良老师谈起故人,说到黄振胜老师。他说:“他的女婿,在美国拿了两个博士学位。”我问是谁,他说:“你连伍焕平这名字也没听过吗?”我说:“当然知道,还是朋友呢!”此后,我以“焕平博士”打头,给他写了电邮,回信是:“你这样称呼让我实在难为情。作为校友,你是兄长,我是学弟,请别再那样。”如今连“荣誉博士”一类山寨货也十分抢手,换一个爱虚荣的,传闻即使失实,也可以沉默对付,白捡些便宜,但伍焕平郑重澄清,给我回信说:“我仅仅拿了一个化学博士。”在我的追问下,他交代了:“我现在的职业是化学研究员,在德国拜耳公司糖尿病检测分部做研究和产品开发。”这里他又在为自己“减分”,从英语直译,他的头衔是“资深科学家兼项目经理”。
2011年岁暮,伍焕平从印第安纳州来加州硅谷一家公司洽谈业务,预先征得我同意,出了机场,租一辆车,开到旧金山,造访我家。这位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走出来的中年乡亲,果然是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却不虚伪,诚恳,踏实,一杯咖啡没喝完,这比我小10岁的老弟成了推心置腹的老朋友。然而,即使从头至尾以标准的台山话交谈,每当他以英语解说若干专业名词时,一口学院派英语,典雅严谨,让我想到,他早已不再是家乡台城人工湖畔吹口哨的青皮后生,而是海外一家大型上市企业里面举足轻重的杰出科学家。
2
伍焕平现在受聘于全球最大药物及医疗器械企业之一——拜耳集团。拜耳的总部在德国,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伍焕平是其中一员,但不是泛泛之辈,而是肩负糖尿病领域攻关重任的前沿领军人物。
证明伍焕平专业成就的,有两项权威的数据,一是他所发明的专利之多,二是他所达到的高度。先说第一方面,如果说,发表论文是美国大学教授学术水准的最重要检测仪,那么,技术领域的专才须以专利权来证明实力。伍焕平在生物化学感应器这一行业,堪称重镇。请看统计数字:以“伍焕平”一人冠名或者以他所领导的小组为名(他的名字排在前头)的专利共26项(已认可的专利加上申报中的专利申请,共37项)。伍焕平在美国专利局获批准的专利共11项。以伍焕平为主力完成的专利,已获批准和立案的,共19项。在中国,正在申请中的“伍焕平专利”有18项。在效力拜耳集团之前,他已拥有4项专利。因此,他成了炙手可热的标杆人物。2005、2006、2007一连三年,他获得集团糖尿病分部的“杰出科技成就奖”,这样的“三连冠”,在这个机构内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在庆功大会上,“拜耳”糖尿病分部总裁授予他最醒目的牌匾。
再说第二方面,伍焕平所参与开发的最新仪器,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在上世纪90年代,拜耳在糖尿病领域的成果,排名为世界第一,后来,被别的企业超越,退居第三。但2011年,拜耳所推出的最新血糖检测仪,以压倒性的测试功能和准确度优势,回到排头位置。
“请你回顾一下,在研究过程中,哪些事使你难以忘记?”我问。
伍焕平微笑着,想了想,摇头说:“没有。”
我马上醒悟,我的问题太幼稚了,科学研究的过程,漫长,周密,不可能没有艰难曲折,但是很少有文学人所追逐的“戏剧性”。伍焕平从事研究20年,上班时固然全力以赴,下班后还对着电脑,“我经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是多年的习惯了。”他说。
默默无闻的进取,孤单寂寞的冲刺,水滴石穿的辛勤,真正使人类获得好处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这般,欠缺“传奇”色彩地干成的。
3
且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伍焕平的人生道路。他1958年出生于台山一个教育世家,祖父伍华煦先生曾在台山一中和台山侨中教英文。父亲伍雄俊和母亲黄穗贞,一辈子当校长或教师,在台山师范、台山侨中、台山二中等中学的讲坛,留下很好的口碑。
1975年,伍焕平毕业于台山一中。文革后恢复高考,1977年,他考进北京钢铁学院材料系,1981年赴美留学。伍焕平一边上学,一边在餐馆厨房打工,四年中,从洗碗、打杂干到炒锅,什么都干过。1990年,他在美国中西部名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取得化学博士学位。伍焕平毕业后,在美国“金泉”仪器公司,专攻环保感应器,开发环保重要的测量工具——电化学溶氧仪。1997到2000年这四年间,伍焕平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三次从美国国家能源部(DOE)申请到“国家研究基金”,最大的一笔是75万美元,开发用于测定二氧化碳溶解度的光学化学感应器,并与美国东部的海洋研究院合作,对海水溶解二氧化碳能力以及过程进行监测。2001年,伍焕平转投拜耳集团。
说到将来,伍焕平不经意间流露出诗人的气质,他说,我有这样的梦——参与一次划时代的科学革命。从古到今,测试血糖不都要取血样吗?一般是用针刺指尖,把血挤出来。不用刺手指取样而通过光学测试血糖,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飞跃,可惜因为难题很多,迄今没有实现。
“当然,要实现不容易,我有个不大实际的打算:退休以后,如果有机会重新面对同样的课题,我会拿出不同的思路和手段。”伍焕平这么说。
作者:刘荒田 源自江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