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5-4 1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1楼四叔于2012-05-04 07:36发表的 :
4,绿树镇的杂货店
据说,绿树镇里,中国人开的杂货店有二十家,可以说,这里的中国家庭,家长多数当着杂货店的老板。正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各有店面。数老二最能干,不但有杂货店,还有烈酒铺和公寓大厦,据说家财早就过了百万。
正的店子在一条街的末尾,进门去,是一面类似影壁的墙,和外界隔开。墙后是收银机,那是二次大战前的产品,按键让抽屉弹出来时,吭啷一声吓你一跳,主人 认为,这响声具有阻吓作用,所以保存下来。柜台上都是散装货品,阿斯匹灵啦,香烟啦,口香糖啦,信纸信封啦,饼干和巧克力糖啦,反正能分拆的,都化整为 零。柜台是一只大玻璃罐,盐水里渍着黑人爱吃的鸡蛋,每只卖二毛五。香烟每根五分,感冒药每片一毛五。正这老板,在柜台下的抽屉,还有“私货”:佛经、 《余光中诗选》、每天的中文报纸、算盘以及孩子的成绩单。正没告诉我,背后的公文柜里层,装着历年报税表和来往帐单的牛皮纸袋下,有一把没上膛的左轮手 枪。
店里面积不小,但无论装潢、货品陈列和气氛,都没什么讲究。正说,这鬼地方,越弄得漂亮,越要受欺负。为什么?你舍得砸大钱,分明是上流 人,上流人进下流社会,一如穿雪白西装的绅士,看到满身泥巴的乡下人,能不退让吗?老旧出火候的店容,对流氓、小偷和捣蛋鬼说来,具有“死猪不怕开水烫” 的特殊镇慑力,它无时不在提示着:别耍横,老子在这里熬过来了!你细细看,从被扫把扫出道道凹痕的地板到嗡嗡响着的长排电冰箱,破旧是破旧,却透出家长般 的威严。
正的建筑物和他弟妹们所有的一模一样,都是前店后家。上班没有比这更方便了。然而,不方便也在这里。午饭时分,惯常是正的母亲坐在门 口的柜台后,负责收款并监视全店。她可须臾离开不得,走出一步,保不定门外的顽皮小子就捧走收银机。这阵子,偏多来买肉的顾客。黑人们并不象中国人那般讲 究新鲜,无非是拮据,临到做饭,看电冰箱空空如也,才不得不从衣袋角和抽屉底搜出硬币,拐进来买两根猪肋骨、三片火腿、一条香肠。他们不会囤积居奇,每次 所花不是五毛就是一块。客人进店,前方的母亲按电铃作通报。饭桌旁的人,要么正,要么正的太太,便放下筷子,摇摇头,带着怒气撩开门帘,到肉食柜台去,用 电锯或者切片机锯下排骨或者冻肉。黑人可不兴“搭秤”,买一块就一块,别指望说服他多花一毛。正的胃病,我猜就是这般落下的:难得吃上一顿不受中断的饭, 胃液分泌久受抑制,机能失灵了。
.......  joyli 移民的第一年也是在一小镇上陪开杂货店的姨妈, "吭啷一声吓你一跳的"的收银机joyli 也用过,姨丈的手枪joyli 也拿过, 但枪战的险景就没经历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