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邻家小妹

寻台山一中“六四秋初(4)”班老同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主题

1256

帖子

4182

积分

连长

积分
418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3 13: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那一年我年初一也留在农村不回台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32

帖子

8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4 19: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开创先河的贴,够西大阵仗咯老同学.猛一看还差点吓S我了,因文革时的各类强烈.....,强烈....,阴影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4 14: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64秋初级老同学在网上来个笔谈,跟帖追忆台山一中初中往事(包括文字和照片,包括趣闻、轶事、高兴事、伤心事、荣耀事、威水事、臭事、好事、风光事、潇洒事、正史、野史、明史、暗史......)

强烈建议网络技术高明,文字输入水平达标,图像处理能力了得,既有闲钱,又有闲暇,活得潇洒的511001, liyu, lzq4909,13827729225,liwen、大任等同学发帖,

热烈欢迎在地球另一边的64秋初级老班长黄本城、陈浩球,新班长都市猎人发帖

热烈欢迎其他校友、老乡(特别是LAOTAO学长)光临点评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09-12-4 23:53:2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4 23: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之二)

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之二)

李江帆

6.最后的晚餐

fficeffice\" />

后来,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林ersonName>老师重新回台山任教,不久我就下乡当知青,5年后去广州读大学。后来他调到侨中工作,我印象中去看过他,但他正忙着,没说上几句话。以后听说他出国了,故我一直没有机会和他作文革后的“深度交谈”,对他非常怀念。

好在老天爷给了我再见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林ersonName>老师的机会——199610月,在我完成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的研究任务后,路过三藩市回国,停留了几天。在劲波同学的安排下,10月13日我们在饭店约见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林ersonName>老师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和师母朱\">和师母朱ersonName>老师,与他们共进午餐,并拍下了我和他的唯一合照。

因为多人在场,会面时间短,我们的交谈大抵停留在寒暄层面。我早就听说,才华横溢、曾任台山侨中校长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林\">林ersonName>老师到美国后做的只是宾馆清洁工的活,就小心翼翼地问他心理是否平衡。他的回答使我颇为意外。他说,好在找了这份稳定的、福利也不错的工作,没有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有能力供两个儿子读完了硕士。因当时场合不宜,我还是没有机会向他诉说当年当“保皇派”的委屈以求得前班主任“领导”的安慰。

1996年10月李江帆(左2)与朱劲波(左1)在美国三藩市拜会林海老师(左3)和师母朱老师(左4)

没想到,这次聚餐竟是“最后的晚餐”。两个月后,在1996年圣诞节前,我收到劲波电邮,告知老师几天前去世的噩耗。这令我唏嘘不已。我马上委托劲波代我发唁电。

老师生前和仙逝后,我不止一次听朱伟申学长(一中65秋高同学,原台山一中校长)说过,老师说过他一生最喜欢两个学生,一个是朱伟申,一个是李江帆。伟申是林老师在越华中学教过的学生。老师教过伟申后,调来台山一中接手任我班班主任。我没有直接听过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但从其言谈举止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我呵护和培育。回想起老师的知遇之恩,我含着热泪告慰老师,我没有辜负他的殷切期望,我为当过他的“保皇派”而自豪。我相信林老师在天之灵对此一定会感到宽慰。

李江帆和朱伟申参加64秋初级百年校庆同学聚会(2009.10.18台城)

7.四舍故事

台山一中四舍原是高中学生宿舍,我读初中时,被用作64秋初级男生宿舍。那时我家就在环城北路,离一中很近,本可在家住宿,可班主任对我说,你当班长住在学校可以更好地联系群众。于是,我就搬回四舍住,见证了我班发生在四舍的不少课堂以外的故事。

业余理发师:那时生活水平很低,班里大部分同学是贫下中农子弟,家里很穷。周末放假,水步、大江很多同学没钱坐车回乡,走路十多二十公里回家,干了一天农活后,再走路回学校。为了节省同学们的理发开支,我和生活委员商量,发动大家凑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相互义务理发。我和几个同学“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理发。不少同学都光顾过我的“免费理发服务”。我还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期间在学校传达室义务为会议代表理发、刮脸(记得那是我首次用剃刀给人刮脸)。

一天,我正在四舍门口为雷畅桓同学理发。住在四舍二楼的物理科胡栋培老师提着相机往外走,看到我们就说:“我的胶卷要到期了,还有几张没拍完,给你们拍张照片好吗?”对此“奢侈性消费”我们喜出望外。我在一中读书时唯一的一张“文物级”照片就这样诞生了。在旁边观看的是张达才和雷作良。我记得达才的理发技术很不错,我和他经常“互相服务”。

李江帆在四舍为同学理发(左起:李江帆、雷畅桓、冯达才、雷作良,1964-1965)

菜地淋菜:那时每班都有一块菜地作为劳动基地,由各班同学自行种植、淋水、施肥,蔬菜收获后无偿送给学校膳堂。我班菜地就在四舍北侧小路下去的农田上。往西往山下走,是流水潺潺的农村甘蔗地。每逢农忙假和暑假,农村同学回乡务农,班里菜地由我安排台城同学轮班浇水。人放假了,蔬菜饮水可不能放假。于是,对大年初一淋菜的差事,我只能责无旁贷地安排我自己来做,谁叫我是台城同学中唯一的班干部呢。初中这两年春节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年初一一早我就从家里床上爬起,跑回四舍旁的菜地淋菜,或者干脆住在四舍过徐夕夜,以便翌日(年初一)早上淋菜,反正那时没有春节晚会,就算有也没有电视机看。

学校规定,淋菜用天然水,不能用自来水,当然可用生活废水。本来,四舍浴室外一个一尺见方的废水池内常有生活废水,可用于淋菜。平时宿舍同学多,生活废水也多,四舍去菜地也比较近,淋菜没什么问题。放假期间宿舍没多少同学住,就没有什么“废水”了。只有到几百米外的校外农田沟里挑水。当然这就比较辛苦了。我还记得当时去农田挑水的情景:我挑着沉重的两木桶水直喘气,有时连起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还要爬坡到学校菜地了。有些“聪明”同学就在冲凉房大开水龙放空水制造“废水”,然后在外“曲线”取“废水”淋菜。我对此不以为然,若是本班同学,我就会制止。但这么一来,自然就会得罪人。

值班守夜:在台山一中读书时,每逢重大节日和敏感日子(如五一节、国庆节、国民党双十节),为了防止阶级敌人破坏,学校都在重要地点如传达室、饭堂、宿舍、科学馆、游泳池、卫生室等处设暗哨通宵放哨。我作为班长,又分管治保,每次四舍值班都是我安排的。保卫处要求,岗哨要设在关键点的阴暗处,可观察来人,而不易被来人发现。四舍一般设三个暗岗:大门口、北侧通菜地路口、南侧纪念碑附近。两人一班,每班2小时。白天值班比较轻松,晚上值班比较辛苦,而凌晨1-3点值班最辛苦。

1966年文革初期,因形势紧张,经常通宵值班。620,由时任班长的我安排本班男生宿舍通宵轮流值班。我把自己排在凌晨1-3点值夜班。白天,我到宿舍检查值班情况,发现个别值班同学在宿舍用酒精炉煮东西吃,我马上制止了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做法。

晚上,我去四舍西边通菜地路口查哨,一转墙角,猛然碰上值完班往回走的一个同学。他有些近视,加上过度紧张,没看清是我,以为是歹徒来了,大叫一声一棍打来,打中我的肩膀,好在伤势不重,我也不在意。

没料到,仅仅过了10天,随着“左”的路线膨胀,我因“家庭出身”和不同意同学们对班主任上纲上线的批判而被排斥,被认为政治不可靠,被剥夺了值班站岗的权利。

8.“黑话”事件

我在台山一中读书的日子并不总是阳光灿烂的。文革初期,我经历了非常委屈的事,就是“黑话”事件。

19666月文革爆发不久,我这个班长“靠边站”,班委会全面瘫痪。同学们发现,受班主任和学校重用的班长,竟然是“摘帽右派”儿子(我父亲1958年被错划右派,1960年“摘帽”,1979年被认定错划予以改正,后加入中共,任党支部副书记),一个“黑七类”子女。我年年被全班同学高票选为三好学生的事实这时也无济于事了。加之我当“班长工作积极负责,敢于批评不良现象”(班主任评语),敢于管组织纪律,工作方法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也得罪了一些同学。这都使我在文革之初成为“应矢之的”。我很快被排斥在四舍值班守夜同学名单之外。

我甚至发现,在我夜里口渴起床从四舍走去膳堂喝开水时,也有同学一路偷偷跟踪我。想起10天前四舍值班守夜是由我安排的,而现在我自己连值班的资格也被剥夺了,这一反差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心,使我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觉得非常难受。

那时,很多政治待遇都被剥夺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晚自修,“红五类”去参加全校会议听传达,我和朱民英因属“黑七类”(他任小学教导主任的母亲成了“走资派”),没资格参加会议,两人在空荡荡的北院无所事事。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他似乎若无其事,作为“靠边站”班长的我却百感交集。

文革初期,同学中掀起改名潮——名字有“封资修”色彩的同学纷纷“破四旧”,把名字改为“革命”名字。当时盛行“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基本如此)”的反动血统论,“红五类”(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子女可改名(到学校总务处抽出胸章中的纸卡改名就行,学校没办正式更名手续,更不要说公安局了)。但规定“黑七类”(地、富、反、坏、右、资本家、走资派)子女不得改名,为的是“防范”他们改名换姓后干坏事。

那时,我因父亲是“摘帽右派”被视为“黑七类”子女,不能改名,也不能领取当时还非常稀罕的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本。一天,我在北院看到一张抄写周总理讲话的大字报。他明确指出:右派分子摘了帽就是人民内部矛盾。我如获珍宝,马上去找班文革核心小组一负责人转达周总理讲话精神,说我不属“黑七类”子女,要求发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本。他大概也知道了,我记得他就在北院中厅给我补发了。我马上奔去总务处改名——这毕竟是一种权利啊。

36年后,在200210月,我首次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在礼品店看到的毛主席像章就是66年我领到的那种像章,如获珍宝,马上“请”了10枚。我把毛主席像章佩戴在胸前,感慨万千地想:36年前,我曾连这样的权利都没有啊。

毛主席像章(仿66年首批发行版)

196671下午,我班开会选举文革核心小组(相当于临时班委会),早就被排斥在外的我自然不是核心组成员候选人,对此我早有思想准备。我没有任何期望,对我没被选上,心情平静得很。

恰好,我看到196671羊城晚报报道了一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故事,说某中学有一个出身不好,长期仇恨工农子弟的教师,刚任为班主任,就频频出招打击由工农子弟组成的班干部的事。他计划“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只放了“两把火”,就给撤职了。我看后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管班里读报),就把报纸交给在课室外闲谈的几个同学,介绍说,这报纸讲“新官上任三把火,才放了两把火,就给撤职了”,值得一看,然后就回家吃饭了。

没料到,这竟引起班里的轩然大波。当晚,我从家里回到课室自修。一进课室,就看到黑板上用粉笔写着的大字(大意):李江帆必须老实交代讲“新官上任三把火”影射核心组的黑话!其他班同学也纷纷来看热闹。我才想起闯祸了。当时全国声势浩大地批判三家村“黑话”,而当天是核心组“新官上任”呀。我感到有口难辩。

当时,文化革命工作组已进驻一中。一天晚上,负责我班的工作组员李某(记得他是台山县粮食局干部)叫我出去走廊谈话。他声色俱厉地批判我讲“黑话”,要我老实交代,根本不容我解释。我委屈极了,对此人水平之低非常失望。我仰望着北方夜空,虔诚地相信:只有洞察一切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才能还我清白。

一个月后,我吃惊地发现,“黑话”事件成为班核心组鉴定我“消极对待文化大革命”,“对自己的缺点百般辩护,坚持错误”的重要论据之一。这在我人生经历中留下了一个永难消逝的阴影,也成为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大挫折(想想那时才15岁的我承受的压力)。

还好,时过境迁,如今“黑话”再也不需要澄清了。不过,我倒一直希望能在图书馆找到196671羊城晚报纸把那“始作俑者”的“黑话”复印下来留作纪念,可惜尚未如愿。

9. 读书、抄书与买书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在小学二三年级就着迷于长篇小说,也很喜欢科普读物。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我和一个同学在书店买了一本《纸工玩具》,尽管我对书中一些奇怪名称如马粪纸道林纸不甚理解,我还是能猜出其意思,按图索骥到百货商店买了纸皮,再央求玻璃店师傅帮我把旧万花筒镜片裁成合适尺寸,最后制成了有趣的潜望镜。

小时候难得有玩耍的时间,放学回家,常要到公路上钩枯树枝,捡树叶当柴火,因此有机会做个成功的小试验总是令我兴奋不已。不过,当时家境清贫,生活拮据:我从小学到中学从来没有吃早餐的概念,上午空腹上课到11点,肚子就饿得咕咕叫。每天买菜钱人均5分钱,全家人的主菜常是一碟不够吃的水蒸蛋,为了限定消费量,要在碟子上将水蒸蛋划汉界楚河分成几个板块,谁也不得“越雷池半步”。冬天没有鞋穿,光着脚丫步行几公里上学,脚底爆裂出一道道血口。连基本生活费都成问题,使我少年时代很少有零钱到新华书店买喜欢的书籍。

大概在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在书店书看到一套由数本小册子组成的、定价一元多的《小实验丛书》。该书教中小学生做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小试验,制作晴雨计、气压计、电磁铁、蜂鸣器等小玩意,非常有趣。其中的烧红玻璃导电、绝缘电线绕电磁铁的试验,使人遐想联翩,真是太神奇了。我虽对此爱不释手,可是根本没钱买。那时学校组织同学看票价仅5分钱的电影,我也常因没钱而放弃。我怎敢开口要母亲拿出在我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的一元多买书呢?我只好在手无分文地流连在台城新华书店望书兴叹之余,做着我神往的有朝一日的买书梦:要是不吃饭能换上这套书就好了。我甚至想象过即使考到乡下中学读初中也不算坏事,这样我就能从口里抠出一些包干伙食费来买自己喜欢的书了。不过,那时饭堂一份饭要0.13,一元多钱的书费差不多抵得上一个星期的饭钱了。

1966年夏,在我刚读完初二时,文化革命爆发, 学校停课。经历了大串连和流产的复课闹革命后,学校开始陷入无休止的派斗中。我对此感到厌烦,在家自学无线电知识,常与志同道合的好友李业鸿、朱劲波同学交流装收音机的心得。那时新华书店大量销售的是政治书籍,很难找到无线电书。我和业鸿常结伴到3班同学朱启明家里看书。他哥哥朱启新是个无线电爱好者。进入他家书房看到丰富的无线电藏书,令我目不暇给,简直就像孙猴子进了海龙王的宝库一样。买不到书就抄书。我每次离开他家时,总是借走一大捋书,回家后就如饥似渴地摘抄。就这样,我做了好几本无线电笔记,也掌握了由矿石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到常见家用电器的装修技术。有人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我对此很有同感,特别是在我成了教授,手上有了大量科研经费可以随意买书的时候,体会更深。买书是自己的,可以放在家里慢慢看,结果反而没有时间看了。借书是别人的,要赶快看完还给他人,非看完不可。抄书要眼看心记手动,印象极其深刻。

1968年秋,由初一到高三的6届中学生一律毕业。我也依依不舍地离校了。实际上才读了两年初中的我渴求知识,希望升学。然而,家庭出身问题的阴影打碎了我被推荐上高中的读书梦。每天清晨,当我呆在家里听到从母校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乐曲,想到自己被置身其外,真有说不出的难受。

没机会上学就自己学。我从书店买来了新编中学教材。那时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材体系被打乱,统编为《工农兵知识》(后改为《工业知识》和《农业知识》),由各专区自行编写。我发现,佛山专区中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工农兵知识》(初中一年级用)存在明显纰漏:一例题忽略了镇流器的功耗,只按日光管的标称功率计算日光灯的耗电量;一练习题无知地以为25瓦扩声机只耗电25瓦(实际是扩音机输出到喇叭的功率25瓦,扩音机本身耗电要一百多瓦);教材还错误地把日光灯电容标出正负极,并武断地认为火线不经镇流器直接接到光管必烧坏光管。我就写信给佛山地区教材编写组指正。我很快收到教编组一封复信,热情洋溢地感谢我对教材所提的正确意见。后来,在台山一中上过我班生物课的蔡新韵老师告诉我,我给佛山专区教编组写信时她恰好被抽到教编组工作,听到同事称赞我,为有这样认真读书的学生感到自豪。

1968年底,我上山下乡到都斛公社插队务农。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劳动,微薄的收入,使我深深体验到当知青的艰难。幸亏清贫家境使我从小形成的自立能力、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和在中小学养成的积极劳动的习惯拯救了我。我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快熟练地掌握了主要的农活技巧;我老老实实地响应上级号召,留在农村过革命化春节;我还用我自学的电学知识,经常在工余时间为社员们装电灯,修理收扩音机和广播喇叭。辛勤劳动的汗水使我获得群众的好评,加上一个偶然机会,使我有幸在保留插队农籍的条件下,于1969年被推荐到公社中学读两年高中。没想到我梦寐以求的升学愿望在下乡插队时实现了。我非常感激农民的培养,也没有忘记我的知青身份,每逢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都回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连星期天下午,也干完了晚工才摸黑走路赶回6公里外的学校。全年统计,脱产读高中的我挣的工分,居然比本队不脱产的知青都多。我刚下乡时劳动日值为一元二,后来逐年下降,到1973年只有三四角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了自己的收入,可以省着钱买点自己喜欢的书了。

我不满足高中教科书的内容,很想找些课外书参考。但都斛中学图书馆本来藏书就不多,加上受文革冲击几乎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图书,而书店销售的自然科学书籍很少,在公社书店想买到好书就更难了。1970年初,我获悉上海新华书店可以免费邮购图书,喜出望外,马上写信询问。很快,我收到一份详细供书单。我便约了几个同班好友汇款去上海邮购。当《农村电工手册》和重印文革前出版的《农村机电工人培训教材》等一批图书从上海寄到时,我如获至宝。我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下1970年4月28购于上海”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每当夜幕降临,农友们在闲聊中消磨时光,我干了一天活虽也疲惫不堪,但我更有兴趣的是关起门来读书,享受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宝贵时间。当时灯泡凭票限量供应,日光灯管脱销。我凭着从《农村电工手册》等书上自学的知识修旧利废,用玻璃瓶加盐水自制变阻器延长断丝灯泡寿命,利用电容器与镇流器的相位差产生瞬时高压,驱动断丝废日光灯重新发光,还修好了大队的扩音机,成了在生产大队小有名气的业余电工,在当地传为佳话。

李江帆从上海邮购的一套农村机电工人培训教材 李江帆不知翻阅了多少篇的《农村电工手册》

回首往事,我青少年时代的买书、借书、抄书与勤奋读书,为日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1973年我以台山县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上大学。1979 年我以本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研究生。1991年我的专著《第三产业经济学》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学术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李江帆利用自学的无线电知识修理圆美大队扩音机(1973.都斛)

(未完,待续)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3 2:44:4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5

主题

4万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575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09-12-5 12: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511001:
你哪是无从插嘴呀,都融入老三届咯,就算是老三届的荣誉顾问了,非常感谢LAOTAO对我村的关注,会有你出力的时侯的,到时你义不容辞就行.

你们讨论、回忆的東西我不了解,所以卖冇办法挿咀咯。

报告龙卷风:屆长封我为“荣誉顾问”,真系受寵若惊,担当不起呀!更何况名不正就言不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5 12: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Laotao:
511001:
你哪是无从插嘴呀,都融入老三届咯,就算是老三届的荣誉顾问了,非常感谢LAOTAO对我村的关注,会有你出力的时侯的,到时你义不容辞就行.

你们讨论、回忆的東西我不了解,所以卖冇办法挿咀咯。

报告龙卷风:屆长封我为“荣誉顾问”,真系受寵若惊,担当不起呀!更何况名不正就言不顺。

边个规定老三届嘅顾问必须由老三届来do?看了广东省政府聘洋顾问的新闻没有?堂堂旅长大人,无论系当土顾问还是洋顾问,都不知几甘“名正言顺”,够细有突啦,大家举双脚赞成,只是没有顾问费。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09-12-5 13:24:0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32

帖子

8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5 1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懂得感恩,这也是我们的做人之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5

主题

4万

帖子

9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575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09-12-5 10: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卷风:

强烈建议64秋初级老同学在网上来个笔谈,跟帖追忆台山一中初中往事(包括文字和照片,包括趣闻、轶事、高兴事、伤心事、荣耀事、威水事、臭事、好事、风光事、潇洒事、正史、野史、明史、暗史......)

强烈建议网络技术高明,文字输入水平达标,图像处理能力了得,既有闲钱,又有闲暇,活得潇洒的511001, liyu, lzq4909,13827729225,liwen、大任等同学发帖,

热烈欢迎在地球另一边的64秋初级老班长黄本城、陈浩球,新班长都市猎人发帖

热烈欢迎其他校友、老乡(特别是LAOTAO学长)光临点评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09-12-4 23:53:20 编辑过]


Laotao不是一中校友也不是老三屆,我看你们的帖,关注你们的事,可惜我无从挿咀。有什么需我跑腿我当尽力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32

帖子

8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5 1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祥细,真情流露,真服你了老同学,很珍贵的回忆录,一定是得助于往年的日记吧?(根据是你没讲到幼儿园的故事)你对恩师的真诚最令人感动,你的诲诲不倦的追求最令人欣佩,整理好出本自传吧,再送我一本好了.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欣慰,我们为有你这样一位有情有义,正直成功的老同学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32

帖子

8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9-12-5 1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哪是无从插嘴呀,都融入老三届咯,就算是老三届的荣誉顾问了,非常感谢LAOTAO对我村的关注,会有你出力的时侯的,到时你义不容辞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7-8 19:18 , Processed in 0.5283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