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32|回复: 6

一首感动中国人的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主题

1135

帖子

6392

积分

营长

积分
639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5-26 11: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

致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孩子

孩子 快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我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再也没有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和朋友
我们说 不哭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还要一起走

[此帖子已被 林月 在 2008-5-26 11:39:29 编辑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6

主题

776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39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8-5-26 13: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0

主题

2514

帖子

73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1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5-26 13: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献给地震中死去的孩子们

2008-05-15 15:46:11 新浪网友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摸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孩子,你在天堂还好吗?

[此帖子已被 邻家小妹 在 2008-5-26 13:42:28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主题

1135

帖子

6392

积分

营长

积分
639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1: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之前美丽的汶川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全县辖6镇8乡,总人口111 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 057人;羌族人口29 839人,占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岷江纵贯县境西部地区,长达88公里。

汶川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主题

113

帖子

617

积分

排长

积分
617
发表于 2008-5-27 22: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倒塌的废墟黑暗夹缝中,一对母与子的手、一对稚嫩与老茧般的手、一对指头相碰而无法牵连的手……”这是广州雕塑家杨学军创作的与诗歌同名的雕塑作品。他想以此献给所有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的母亲。黄丹彤摄

广州日报5月22日<nobr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mousemove=kwM(0); id=clickeyekey0 onmouseover=\"kwE(event,0, this);\"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return kwC(event,0)\" onmouseout=kwL(event,this) target=\"_blank\">报道 自从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一首《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内心最柔软的一处角落,这首诗歌被各大网站、电视台和报章广泛引用和转载。这首诗映着人们婆娑的泪光,诠释着人间最温情最深沉的爱。

随着诗歌的广泛<nobr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mousemove=kwM(14); id=clickeyekey14 onmouseover=\"kwE(event,14, this);\"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return kwC(event,14)\" target=\"_blank\">流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找到诗歌的作者。为此,本报特地发起寻找《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一诗作者的活动,请各大网站、网友和广大读者积极提供线索。

在汶川地震发生两日后,这首名为《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的网络诗歌就开始在各大<nobr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mousemove=kwM(1); id=clickeyekey1 onmouseover=\"kwE(event,1, this);\"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return kwC(event,1)\" onmouseout=kwL(event,this) target=\"_blank\">论坛流传,诗歌转贴之处,都引来无数跟帖。有网友说,这诗让人读来心痛,他很想知道作者是谁,他的单位还把这首诗打印下,贴在墙头,号召大家献爱心;也有网友表示,真的是看不下去了,看一次,流一次眼泪,流泪的时候还担心被<nobr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mousemove=kwM(9); id=clickeyekey9 onmouseover=\"kwE(event,9, this);\"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return kwC(event,9)\" onmouseout=kwL(event,this) target=\"_blank\">办公室里的下属看到;有情绪激动的网友则发誓要找出作者,然后“揍”一顿,因为这首诗歌真的让人受不了,害得他在公共场合就号啕大哭,严重“损害”了形象。

诗歌的影响还远不止于<nobr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mousemove=kwM(8); id=clickeyekey8 onmouseover=\"kwE(event,8, this);\"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return kwC(event,8)\" onmouseout=kwL(event,this) target=\"_blank\">网络,多家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中都出现了它的身影。本报编辑部一位副主任告诉记者,前两天他下班后已是凌晨时分,回到家打开电视,正好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中在配乐朗诵这首诗,听着听着,想起地震中的那些瓦砾堆下的<nobr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mousemove=kwM(10); id=clickeyekey10 onmouseover=\"kwE(event,10, this);\"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return kwC(event,10)\" target=\"_blank\">孩子,想起拱身护子,留下“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的短信,然后悄然逝去的母亲;想起香甜地吮着亡母乳头的孩子,潸然泪下,不能自已。他和许许多多被感动的<nobr oncontextmenu=\"return false;\" onmousemove=kwM(7); id=clickeyekey7 onmouseover=\"kwE(event,7, this);\" style=\"COLOR: #6600ff; BORDER-BOTTOM: #6600ff 1px dotte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onclick=\"return kwC(event,7)\" onmouseout=kwL(event,this) target=\"_blank\">读者一样,真的非常想知道到底是谁写下了这样催人泪下的诗句。

其实,受到感动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甚至有市民开始用短信传递这首无名的网络诗歌。为了向这位在大灾面前写尽人间大爱的作者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主题

113

帖子

617

积分

排长

积分
617
发表于 2008-5-27 22: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9日,本报关注汶川地震专版转载了《成都商报》一篇文章《一首短诗缝补心的伤口》,其中摘录了一首目前在网络、电视、报纸以及手机中广为流传的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当日,本报热线接到一位读者的电话称:“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我。”

  据了解,这位读者名叫洪卫国,今年43岁,在海关学会天津分会工作。给记者打电话时,他正在大连出差。他说,之所以要打这个电话,不是想借此出名,而是在网上看到太多关于此诗作者的猜测和妄断,“我想对大家讲讲当天写这首诗时的真实情感,我知道这与灾区救援相比微不足道,但哪怕给看到的人一点激励、一点感动,我都心满意足。”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none--><!--advertisement code end-->

  误读照片产生灵感

  打开洪卫国的博客,记者很快找到了《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为汶川地震中死难的孩子们》这首诗。据悉,从12日下午大地震开始,洪卫国就一直在收看灾区震情的电视直播。13日,洪卫国又从网上看到了救援队扒出遇难学生的照片。“那么多孩子的尸体,被一具具扒出……”洪卫国有点儿说不下去了,因为自己的孩子正在读高中,和那些遇难的孩子差不多大,从那时起,一种揪心的感觉一点点在他的心里蔓延……“我看到一张照片,当时其实被我误解了——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个闭着双眼的孩子,脸部是焦急、激动、悲恸的表情,嘴巴甚至因为正在喊叫着什么而走形了。我以为那位妇女是孩子的妈妈,而怀里的孩子已经在地震中死去。”也正是这张被误解的照片把洪卫国震撼了——这个正走在天堂路上的孩子,他的妈妈在和他说什么?后来他才知道那张照片是一位医生抱着一个急需抢救的孩子。“但是当时我想哪个当父母的看见孩子被砸在那些碎石瓦砾下,心里不会揪得慌?”于是,躺在床上的洪卫国脑子中就闪现着几句对话:“孩子,别怕,抓紧妈妈的手。”“妈妈,天黑,我看不见害怕。”

  边哭边写感人肺腑

  “转天一早,我就来到办公室,打开博客写了这首诗。说实话,自己以前经常写诗,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次,就像在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没有任何修饰,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也没有一次像这次,一边写一边哭,写完了,脸上都是眼泪。”诗歌上传的那一刻,是5月14日8时52分。一位同事看了后对洪卫国说,你的那句“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硌得人心疼。

  网络求证

  洪卫国说,他之所以站出来,是因为最近在网络上看到太多关于这首诗的猜测。接到洪卫国的电话后,本报记者和本市多位网友进行了搜索,尚没有发现比洪卫国发表更早的版本。网友们表示,谁是真正的作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世人记住这次灾难,记住灾难中遇难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主题

1135

帖子

6392

积分

营长

积分
639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17: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创作:

参加湖南卫视“《五月的烛光》诗歌会”的苏善生,按诗歌会组织者的建议,很快将原诗的五段改为六段(便于两个朗诵人朗诵,同时也意在“考验”他是否为“原作者”),同时把“爸爸的拳头”(作者生在农村,他父亲的教育手段就是“拳头”)改为“成长的烦忧”。

作者称,这首诗的最早版本叫《亲爱的请抓紧我的手》,是3年前写给他女友的:当时他身患绝症的女友在生命最后时刻,情绪很不稳定,他就抓紧她的手,给予她支持。

作者看到地震现场一小孩从废墟上伸出的手时,在3年前的那首诗的基础上,只用了10分钟写就了《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虽然我无法去前线救灾,但希望能用自己的诗引起大家的注意,通过诗祭奠那些遇难的孩子与妈妈。”

5.19“全国哀悼日”,作者也在天安门广场高呼“中国加油”“汶川挺住”!没有到过成都的他,对“对灾区的关注”的解释仅为七个字:“因为都是中国人”。

他和女友悲情经历的小说《鲈鱼》即将推出,版税全部捐给灾区。

注:原作者初稿参本博080519

雕塑《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创作:

“‘倒塌的废墟黑暗夹缝中,一对母与子的手、一对稚嫩与老茧般的手、一对指头相碰而无法牵连的手……’当我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的泪水实在忍不住了。”杨学军昨日谈到他创作那件在瓦砾堆中母子的手努力扣拢的雕塑《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时说,“那天是19日,也就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他默哀之后马上就在工作室一边流泪一边开始了泥稿创作,当天就把泥稿做了出来。

(据《成都商报》080524第18版及网络)

本报讯(记者 蒋庆)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这样一首诗在汶川大地震后已经在人群中广为流传,除在本报刊登后,也在央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赈灾节目中被多次朗诵,不知道令多少人泪流满面,盛大总裁陈天桥在读了这首诗后做出了公司再捐600万元的决定,这首诗也被人认为是“最昂贵的文字”,但是,在这首诗问世的10天时间里,关于作者的猜测层出不穷,不少人都自称是这首诗的作者,但谁才是真正的作者呢?

  感动中国 这诗谁写的?

  在诗歌陷入低潮的时间,《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却能流行起来,在网上,诗歌转贴之处都引来无数跟帖。几乎每一个跟帖的人都说他哭了,有的人发誓要找出作者“狠揍一顿”,因为这首诗让他在公共场合号啕大哭,“损害”了他的形象。很多人也在寻找,这首诗是谁写的?

  名为“一鸿”的网友最先被认为是这首诗的作者,北京的媒体找到“一鸿”,对方说他是14日凌晨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这首诗的,但有网友反驳,说这首诗最早发表于13日的百度“地震吧”上,“一鸿”不是原作者。此后,还有一位天津的市民洪卫国称自己是诗歌的作者,但是他所说的上传日期也是14日,而且网友也表示,当时发表诗歌的IP地址是山东日照,而不是天津。此外还有更多版本的诗歌作者猜测,但没有人能有充分证据证明这首诗是他写的。而且百度的最早的这个帖子也找不到了,诗歌作者迷雾重重。

  9成可能是他

  在湖南卫视的《五月的烛光》诗歌会上又出现了一位作者:苏善生,来自山东日照。诗歌会导演曾蕴昨日告诉记者,他们与好几位被猜测为是这首诗的创作者联系过,最终认为苏善生应该是这首诗的作者,“我们在找的时候也对比过这几个人以前的诗歌作品,看两者水准相差大不大,前几个人的作品与《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有明显的差别,只有苏善生比较接近。”据她介绍,就在诗歌会前,他们还给苏善生出了一道难题———让他再写一段,把原来的五段式增加为六段式,“这主要还是为了朗诵方便,两个朗诵人用六段刚好能对应。”

  苏善生很快把增加的一段交给电视台,同时也把“爸爸的拳头”改成“成长的烦忧”,据说,诗里出现“爸爸的拳头”是因为作者生在农村,他的父亲教育手段就是“拳头”,在再三考虑之下,节目组建议苏善生把这几个字也做了修改。曾蕴说,没有最原始的发帖证明,还不能百分之百证明苏善生就是作者,但“苏善生是原作者有90%以上的可能性。”

  最初版本写给绝症女友

  苏善生的亮相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其他曾被认为是原作者的人也没有跳出来质疑。记者昨日找到苏善生,他其实只是一个24岁的山东小伙子,他称这首诗的最早版本名叫《亲爱的请抓紧我的手》,这首诗写于三年前,当时他患绝症的女友生命最后时刻情绪很不稳定,苏善生就抓紧她的手给她支持。

  苏善生看到地震现场一位小孩从废墟中伸出的手时,他在三年前的那首诗的基础上写下《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时间是13日早上7时,苏善生说他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这首诗,“虽然我无法去前线救灾,但希望能用自己的诗引起大家的注意,通过诗祭奠那些遇难的孩子与妈妈。”苏善生说,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的时候,他就是天安门广场上人群的一分子,“我也在喊‘中国加油’、‘汶川挺住’。”苏善生从没有到过成都,对灾区的关注他只解释为七个字,“因为都是中国人”,苏善生还表示,写他和女友悲情经历的小说《鲈鱼》即将推出,他已经和策划人丹飞商量好,将此书的版税全部捐给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1-26 16:25 , Processed in 0.4315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