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四:《今夜无眠》
跟往常一样,那是一个平静的早晨,南半球初秋的阳光正透过窗户暖暖地洒进教室。
“昨天四川发生大地震啦!”在等待老师上课前的片刻,喧声聊天的人群中,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
“是吗?”此地与中国相距万里、加上时差的关系,所以大部分人不知情并不奇怪。
班上大约有十多位中国同学,此刻大家都显得十分关注:“情况怎么样?”询问声中透着焦虑。
“具体也不大清楚,只是刚在车上收听到新闻了。”
说话间,老师进来了。
这是一位本地的洋人老师,她上课的开场白说完以后,刚准备进入正常的课题,一位同学忍不住说了句:“老师,中国昨天发生大地震了!”“是吗?”老师楞了一下,吃惊的脸上眼睛睁得大大的。
她顿了一顿,二话不说便走到教室一角摆弄起电脑来,同时把挂在黑板上方的投影屏拉下来,大家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瞬间、只是短短的瞬间,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图片——四川发生大地震后最初发布在网上的照片。
哦,原来老师上网搜索有关新闻。
人群中有人发出了低低的惊叫声。
此刻,所有人都看到了地震惨烈的状况,因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除了像战争般硝烟弥漫的废墟以外,还有血淋淋的受伤者和已经变得僵硬的遇难者尸体。
老师不停地搜索最新图片、不停地摇头叹息,同学们一边看、一边不断地痛心惋惜,大家全神贯注于每一张照片,安静的课室里唯有此起彼落的惊叹声。
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撇开当天的课题而转为谈论有关地震的知识,然后,挨个地问每一位中国同学来自哪里,结果,班上真的有位同学来自四川,老师关心地询问她跟家里联系上没有,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全班同学都向她投去了关注的目光。
置身其中,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我被感动了。
我感动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于ersonName>老师那份自然流露出来的仁爱之心,更感动于我的中国同学那份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
几天以后,我和朋友得知本地中国总领使馆将会与中国同步,跟随中央电视台直播节目为四川大地震遇难同胞举行吊唁仪式,我们决定赶去参加。
因担心前往吊唁的民众太多而令停车困难,我们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赶了过去。果不然,大量的华人华侨扶老携幼地不断前来,领事馆附近的街道停满了车。进入吊唁大厅,人头攒动间只见每个人脸色凝重,就连平时喜欢喧哗吵闹的孩子,此刻也都变得特别安静。设置捐款的偏厅,更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静静地排着长长的队伍纷纷捐款。
当我在领事馆放置的吊唁签名薄上签名后,匆匆地浏览了一下,除了一些安慰与祝愿的话语外,出现频率最高而且最简洁的一句话是:“天佑中华!”
是啊!天佑中华!
那一刻,我再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如此富有爱心的民众、如此富有凝聚力的民族,让我看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噙着泪,我慢慢地走出领事馆大门,外面黑沉沉的天空不知何时飘起了雨丝,不由得感慨地仰起头,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冰凉的雨滴无声地滑落在我的脸上,与暖暖的泪水交融在一起……
此情此景,天若有情天亦老!
晚上回到家里,再次打开互联网,那张令世界为之动容的照片、那不久前还是一个个活鲜鲜的小生命——废墟下蜷缩着的一群还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孩子们,再度令我落泪。
不禁想起八十年代末,当我第一次踏足九寨沟的时候,除了被人间仙景似的九寨沟深深打动外,还时常被路上一再遇到的衣著简朴、神情纯真的孩子深深打动。
当年九寨沟刚被开发,沿着奔流不息的岷江的进沟公路,全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泥土路,每当汽车停下来歇歇脚,公路旁的田野上或村子里常会走来一群八、九岁的孩子,他们好奇地站在一旁观看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偶尔还会怯生生地伸出小手,当然,请别误会,他们并不是伸手要钱,那是伸手要笔,不管是铅笔还是圆珠笔,他们都十分喜欢。或许在他们幼小的眼里,读书比金钱更重要,那是他们通往外界唯一的精神桥梁。
可眼下,这些如此可爱的孩子,他们魂归何处呢?
都江堰、理县、汶川、茂县、绵阳,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都是在进入九寨沟的路上,那些美丽的山山水水都曾留下了我的足迹,今天,那些美丽的小村庄还在吗?
真希望今晚能做一个梦,梦中重临那片山水、重遇那些可爱的孩子……
可是,今夜无梦!今夜无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