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之旅(4)fficeffice" /> 歙 县 打开新华字典,歙(she音社)字的唯一解释是:歙县,在安徽省。这是一个古字,如果不是因为歙县的存在,它可能已在现代汉字中消失了。 地处黄山脚下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古称徽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府治。 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1. 徽城 古徽城现为歙县县城。 数年前,当我第一次踏足徽州时,已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一个民族的民俗与文化,当然不是几座老房子就能代表得了的,纵观整个徽州,从古宅到古祠、从小巷到牌坊、从人文到楹联……无一不透出沉甸甸的文化,行走在古徽州的土地上,那种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景仰之情时常充盈在心间。 2. 阳和门 又称东谯楼,古代在楼内置报时设备,所以也叫鼓楼. 3. 许国牌坊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许国牌坊为三层四面八柱,又称大学士坊、八脚牌坊。牌坊全部用重达几顿的大石料接榫合缝而成,每一根柱、梁、斗拱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前后左右12只倚柱石狮,神态逼真。 许国是明代歙县人,历任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封太子少保,是声名显赫的三朝元老。 牌坊一般为单面两柱或单面四柱的,象许国牌坊为八脚的,堪称牌坊之最,为全国独一无二。 4. 斗山街 徽城里的斗山街原来是徽商大贾聚合之地,住宅鳞次节比,一色徽式大门,高墙大院,庭院深深。 看着不少门前还留有的下马石,我能想象到逝去岁月中曾经的客如云来,曾经的热闹非凡…… 5. 古井 水井,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已是远离了生活的一项记忆,但在整个徽州地区,它还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游人的眼中,它又幻化成一个岁月的符号。 6. 渔梁老街 距离歙县县城仅两里的渔梁古镇,曾经是古徽州城在练江上的一个码头,也是古时徽商出入徽州府的咽喉要道。 蜿蜒数里的渔梁老街始建于唐代,路面以石条镶边,以鹅卵石铺成,因状若鱼鳞,又叫鱼鳞街。 7. 渔梁坝 渔梁坝可称得上能与都江堰媲美的中国古代水利建筑,它起着泄洪防旱、截流行船的作用。 你看,大坝上是石连着石、石上还锁上石钉,充分体现了古代民众的智慧! 8. 渔梁夕照 暮霭苍茫中,练江上泛起渺渺烟波;数声滩鸥,伴随着渔歌晚唱;远处粉墙黛瓦中,有袅袅炊烟…… 站在渔梁大坝上,眼前浮现出明清之际,此处樯桅林立、帆影如云,那该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呀! 9. 太平桥 建于南宋的太平桥,距今已有760年,是不可多见的古代津梁,也是昔日鹜源、祁门、黟县、休宁等县进入徽州府治歙县的要道。 登上太白楼,可一览太平桥及歙县县城。 10. 棠樾牌坊群 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之一的牌坊,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用于表彰“忠、孝、节、义”,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及伦理标准。 歙县棠樾村这七座纵列的鲍氏牌坊群,是罕见的古牌坊建筑群。 一座牌坊就是一个故事,一座牌坊就蕴含着一道历史的折光。 11. 斜阳余辉下的风景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畴昔的耀眼,如今已在飞花落叶间飘零。冬日夕暮之中,只剩有王谢堂前燕…… 12. 大司徒坊 古徽州牌坊有多少,据说没人统计过,但现仅存歙县即有94座之多。当小车在公路上急驰时,如果不眼尖,差点就漏掉了这个精美的牌坊了。 座落在殷家村路口的这座大司徒坊,建于1577年,四柱五楼式。虽然岁月已远久,但大梁上双狮抱球、双鹤翔云、麒麟曜日、双凤朝阳等图案,用深浮雕,细腻生动。 13. 抱球狮子 柱下还有多只倒立的抱球狮子。 |